■ 贺武华 许荣鹏
“后陈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总结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后陈经验”高度契合“六个必须坚持”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我们学习运用、巩固拓展“后陈经验”,需深刻理解把握其蕴含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本质要求、实践品格、工作方法、情怀格局,让学习入脑入心,让实践走实走深。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后陈经验”将权力的全过程监督作为村民基层民主治理体系的突破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创新实践。如今,曾经的“上访村”早已蝶变为村风和谐、村容洁美、村民富裕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有力印证了人民至上并非纯粹的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保证村民当家做主、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必须继续站牢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让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彰显村民自治进取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份自信自立植根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验证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独立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自主解决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20年前,后陈村的基层干部群众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主动谋求新的出路,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度;20年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已从后陈村走向全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等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必须继续坚持自信自立的鲜明态度、树牢独立自主的思想观念、培育历史创造的主动精神、保持自立自强的实践风貌,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将乡村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之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坚持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引领乡村发展正确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贯穿于“后陈经验”的整个发展进程,“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乡村治理方案之“新”;“守”基层治理普遍性规律之“正”,创“一村一方案”之民主治村之“新”。党的领导贯穿于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各地方乡村在“后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村情民情开展创新,如县前村探索实施“联组走户法”,上门掌握村民诉求,精准解决村民困难;柘坑村将联合监督法和联审联签法相结合,严管善管工程财务;赵村每月开展“民主议事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必须继续把握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前进定力,号召各村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提升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四、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品格,探索化解基层矛盾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后陈经验”自诞生起便凸显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解决农村基层治理因权力失控而导致的权力腐败问题。时至今日,作为“后陈经验”的发源地,武义县依旧持续围绕新情况新问题“识题”“破题”“解题”,面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权力更为集中的潜在风险,全面推行选派一批驻村包村的“第一书记”、构建一套村务决策的标准化流程、探索一组简洁管用的公开办法、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监督方式、健全一套保障落地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不断赋予“后陈经验”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必须继续发扬问题导向的实践品格,聚焦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问题,分清问题主次、性质,将问题作为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以精准的政策实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坚持系统观念的工作方法,推动治理体系高效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后陈经验”的发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整体性推进和结构性优化相统一。从整体性推进的角度来看,“后陈经验”的推广历经三个层层递进的阶段,一是“地方扩散阶段”,浙江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一村一监”的基层监督网络,使“后陈经验”发展为省域级的地方实践;二是“制度定型阶段”,村务监督委员会数次写入国家顶层设计,制度要素全国统一规范,从地方经验升格为国家制度;三是“深化创新阶段”,“后陈经验”广泛融入全国乡村事务监督工作,并逐渐延伸至城市社区治理领域,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持续彰显自身创新活力。从结构性优化的角度来看,“后陈经验”的要素升级表现为三方面内容:党组织、村监会、村民代表多方共治的“主体多元化”;事前审查、事中跟踪、事后评议全链条贯通的“过程闭环化”;数字平台、制度规范、群众参与多维融合的“手段集成化”。“三化”融合共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深层次变革。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必须继续运用系统观念的工作方法,既要整体推进,统筹好经验推广的阶段衔接与空间延伸,又要重点突破,聚焦治理主体、监督过程、技术手段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增效,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六、坚持胸怀天下的情怀格局,贡献民主善治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后陈经验”强化民主自治、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尽管发端于一村,但蕴含的治理智慧不止于一村;不仅适用于农村,而且适用于城市。“后陈经验”蕴含的理念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意义。这一模式突破了“民主即选举”的单一框架,将民主与善治相结合,为各国探索本土化治理路径提供了崭新思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应弘扬构建胸怀天下的发展格局,创新中国之治的国际表达,为人类治理文明注入新内涵。
(作者分别为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