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文
有朋友来问,去金东吗?听错了,以为约我去购物。再问,才知道此金东非彼京东,是“金华之东”的意思。
金东这一带古称长山县。长山就是金华山,延绵既广,故称长山。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置郡府,其建县史长达1800多年。
但现在的区划,则又是非常年轻的。2001年撤金华县设金东区。2020年设立金华金义新区,为浙江第5个。
金东有什么,朋友答,有水,有山,有物,有人。
金东多名人,首先想到的是艾青。
于是我们去看他的故居,狭长转折的廊道,仿佛要把客人带到某个幽深处。那里,诗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儿童,牵着保姆大堰河的手。许多年后,在狱中,他会回忆起这温暖的肌肤,“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这一片古老的屋子,是艾青祖辈一族的居所。艾青的房间已经毁于战火,但相信,他在这些回廊里都奔跑过吧。最后,我们停留在一个大的天井里,庭院里的竹叶支棱着,缸里有水。如果不是那些纪念陈设和照片,这就像一个日常有人居住的大户人家。一转身,我们还能遇到大堰河一样的乡亲。
后来,我们去了村子边上。那里有两棵硕大的樟树。它们的年龄都超过千年了。那棵大的被当地人叫作“樟树娘”,另一棵当然就是“樟树公”了。它们的枝丫远远地伸展出去,正午的阳光也变得清凉。我查了资料,其冠幅占地有近1亩,说是奇观也不为过吧。
艾青,在学画的阶段,不止一次地来这里写生。1953年,艾青回家,老照片中能看到,他与侄儿一起坐在大樟树上。当他写下那著名的诗句,“土地”这个词里所蕴含的,也该有这两棵历尽沧桑依然生机勃勃的大树。
再后来,我们又去了附近颇为著名的万亩稻田。这让我联想到,艾青故乡名为畈田蒋村。蒋乃当地大姓,艾青本姓就是蒋。畈田两字则足见这里土地的肥沃和开阔。现在故居两侧皆是楼房,但稍离开一些,仍然能领略那田畴纵横。
我们去时,稻子都已经收割了,隐隐约约弥漫着的,是翻卷的土地的气息。稻田的一个小坡地上,开了一家木制的咖啡屋。一面几乎都是窗,稻田成为了风景。同行者纷纷留影,他们也成为了稻田里的风景。
佛手是金东的名物。
许多地方都能栽培这种有趣的植物,但只有在当地一个叫北山口村的地方,才能养育出模样那么舒展、色彩那么饱满的佛手。
去年秋天,有朋友寄了两盆来,一时不知道有什么用。在网上翻翻,《本草纲目》中记载,它能“理气化痰,止呕消胀”,是一味难得的良药。它可以切片,泡在蜂蜜里,制成佛手蜜饯;又可以煮茶,茶汤会呈浅琥珀色;或者干脆取一片含在口中,据说初时微苦,而后便是淡淡的清香。
不过,这些应该都不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它的佳处似乎就是静静地供人欣赏。从深秋到次年开春,看窗台上的它由嫩绿转为金黄,汲取了满满的阳光。它的挂果期极长,果实始终缀在枝头,不凋不谢。据说,春节在家里摆上这么一个盆栽,有“福气满满、指点迷津”的寓意。这些年佛手的价格涨了好几倍,我想也是情理之中。
初见佛手时,确实很难不为造物的这份巧思所惊叹。寻常瓜果多是圆润饱满的模样,唯独它偏要长成这般奇特的形态,也佩服最早的命名者,联想到了佛的手势和那手势中灵动的线条。
成熟的佛手,果皮光滑得能映出微光,凑近细看,还能瞧见表面微小的油胞,轻轻一捏,便有细碎的香气从指缝间溢出。那香气极特别,不像茉莉的甜腻,也不似桂花的浓烈,是一种清冽中带着微苦的辛香,混着草木的温润。
在北山口村里,我们看到了培育中的佛手,有的还是新品种,一株就能长出十几个。虽然都还泛着生涩的青色,但这大片的佛手,又和家养的单株不同,是田垄间列队成阵的蓬勃的绿。它们无需凝视,而是像风像雨扑面而来。
山是积道山。
浙中腹地的金华,自古便藏着许多不事张扬的山水。城南的积道山,便是以一种有点傲骄的姿态,将时光酿成了晨钟暮鼓。
说其傲骄,是因为虽然它的海拔只有306米,却是一座孤山。清《康熙府志》里说:“连屏拥翠,石磴萦纡,绝顶坦平如掌。”我见过一张它冬日的照片。前面是大片的湖,山体由下而上,植被逐渐稀疏,渐渐露出被雪覆盖的冠顶。黝黑的身形,在蓝天的映衬下,带着一点神秘。
不过,这可能是从前的留影。这次在去积道山的路上,经过了碧波荡漾的水库,经过了整洁干净的村庄,抵达山脚下的时候,却见翠绿满满当当的,简直不留一点儿空隙。
由老房子改建的酒店,每一幢的高度都不一致,又有水池,从另一个角度望去,有的屋子仿佛半沉在水中。又有廊桥,跨越屋顶而去,看瓦片的层层叠叠。
积道山在当地有许多传说乃至神话。当地人视其为家乡的象征,难怪他们要说:“阿郎金东人,看弗着积道山是要哭的咧!”在这些流传已久的故事里,有一个格外有趣。
说是北宋景德年间,一个从天台一路化缘来的和尚途经积道山,见其貌似如来坐禅,打算在山顶造一座寺庙。但谈何容易,虽然费尽辛苦,建成大半,屋顶还缺瓦,和尚的银两已经用尽了。
怎么办呢?故事里说,和尚在金华府的大街上贴了一张榜文,说是九月重阳节,将在山顶搭戏台,看釜山飞瓦。但前提是,来看的百姓自己也得带上三砖五瓦。重阳那天,百姓蜂拥而至,却没见到会飞的瓦片。和尚仰天大笑,指着大伙一起带上来的那堆砖瓦,说这不就是吗?众人一听,也都笑了。不久,寺院落成。
这个故事里,有民间的智慧,更有善意的通达。那天天色已晚,我们没有上山,也算是随缘吧。看到寺院的一角,看到积道山慢慢暗下来,倒又显出了照片里那种浑然质朴的模样。
去金漪湖,大家坐的是无人驾驶电动小巴。
这预示了此湖的时间刻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一点。在这里,沿湖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科创智造产业园。我们拜访了两家机器人公司。
其中一家的创始人是90后,他介绍说,公司产的机器人有着多种用途,比如,曾经在亚运会场里担任巡逻。但现在,他们更专注的是将机器人用于传统的农业。这倒是一条出人意料的赛道。
现场看到养猪场里的机器人。那些对人来说又脏又累的活,对它们来说,就过于轻松了。但这位创始人告诉我们,其实他们的核心技术并不在这里。
机器人会持续扫描和检测猪的体温、步态和声音,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慢慢地,他们对猪的一颦一笑都了然于胸,知道它们的长势、了解它们的健康,甚至超过了专业的养猪户。这些数据才是他们的核心资产。
另一家则在研发人形机器人,显然这是一个更加高端的课题。我们看到安装中的机器人,组合了各种复杂的零件。当它走动的时候,还让旁观者有点提心吊胆,但我们都知道,这就像婴儿的蹒跚,其实是充满了活力的。
整个产业园有近150平方公里,其核心建筑物是云蝶中心,它就像一只巨大的展翅欲飞的蝴蝶。听当地人说,这个区域,仅仅在3年之前,还是相当荒芜,那时来访,能见到的,只是草丛中夹杂着裸露的赭红色岩层。
蝴蝶,我们常常惊叹它生命旅程的一次次变形。那么,这些年里,金漪湖乃至金东所经历的,也恰如一次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