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从一次诚心造访开始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00005版:文韵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陈星

  郁达夫对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仰慕是很真诚的。他在《记广洽法师》一文中说:“现在中国的法师,严守戒律,注意于‘行’,就是注意于‘律’的和尚,从我所认识的许多出家人中间算起来,总要推弘一大师为第一。”

  郁达夫与弘一大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的12月31日。当时他刚到厦门不久,在南普陀广洽法师的帮助下见到了久仰的弘一大师。

  12月30日,郁达夫在《星光日报》记者赵家欣的陪同下游览了厦门名胜南普陀寺。在这古刹净寺的氛围中,他提出了拜访弘一大师的要求。于是赵家欣便请广洽法师通报。第二天上午,广洽法师与赵家欣一起到郁达夫下榻的天仙旅社,陪同他渡海至鼓浪屿日光岩访弘一大师。对于这次拜访,赵家欣描述:

  达夫对弘一大师这位曾经是艺术才能出众的前辈仰慕已久,见面时,弘一大师对他的名字却很生疏。达夫于1913年赴日,李叔同1918年出家,当他开始写小说,蜚声文坛时,李叔同已是脱离凡尘的出家人了。他对郁达夫一无所知,拱手致意,略事寒暄,赠与佛书,也就告退了。

  郁达夫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此次与弘一大师相见的详情没有正面交代,即使是在《记广洽法师》一文中,也只是谈了这次见面的因缘。但他离开厦门后,写下了一首抒怀诗《寄赠弘一法师》,其小序与原诗如下:

  丁丑春日,偕广洽法师等访高僧弘一于日光岩下,蒙赠以《佛法导论》诸书,归福州后续成长句却寄。

  不似西泠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

  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传真只一灯。

  学士清平弹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

  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

  从整首诗来看,郁达夫非常珍惜这次与弘一大师的见面。至于诗中述及逃禅之意,或许是他亲见弘一大师那超然一切、清净洒脱的风姿后,内心有所感触。

  赵家欣说弘一大师对郁达夫很生疏。真的很生疏吗?这次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见面,弘一大师与人见面一向不多言,并不意味着他对郁达夫很生疏。所谓“生疏”或许只是赵家欣的一种感觉。

  时间往前,1936年10月15日,弘一大师在鼓浪屿致广洽法师函:

  ……附一纸,乞交高居士。又郁居士托代订《佛教公论》一份,乞仁者代付大洋一元交订,住址附呈。定单乞直接寄与郁居士。此费,俟他日晤时奉还也。

  所谓《佛教公论》,是否就是弘一大师与郁达夫见面时赠送的书?目前无法确证,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可知第一次见面之前,弘一大师笔下已有“郁居士”这号人。

  郁达夫离开厦门前,曾赴广洽法师素宴,即席挥毫录弘一大师语:“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丁丑元日录弘一法师语,广洽大和尚正 郁达夫。”

  从现在可查得的资料中可知,郁达夫在此后还与弘一大师有过交往。比如弘一大师在1939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致李芳远信中提到:“郁居士诗稿,无有存者。”这说明弘一大师曾有郁达夫的诗稿。1939年5月12日,弘一大师在永春致广洽法师函中又说到了郁达夫:“附致郁居士笺,乞转奉。”由此看来,弘一大师与郁达夫曾有书信往来。

  从1939年8月7日,弘一大师在永春致觉圆法师的信中可知,郁达夫在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时还帮助过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在信中写道:“余之特别通行证,已期满。乞向师部换取新者。乞访蒋百齐参议室主任,或张参议长皆可。又郁达夫居士致钱东亮师长之介绍书,亦乞交去。”弘一大师在抗战期间仍不忘在各地弘法。由于是战时非常时期,通行证由军方掌管,郁达夫出面向军方师长介绍弘一大师,亦可谓鼎力相助。1939年9月7日,弘一大师又在永春致广洽法师函,言感谢施十金;现住山顶寺方便闭关,性常法师等住山下普济寺;画集尚未着手;郁居士函收到,请代为致候等。

  如今人们对郁达夫与弘一大师交往的许多具体细节知之甚少。好在弘一大师的不少书信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关键线索——由此可推断,郁达夫与弘一大师二人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这份往来的起点,正是1936年底郁达夫那次满怀诚心的造访。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