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建”与“见”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00009版:前沿周刊·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 吴柯沁

  我自诩是个健身爱好者,可跟着徐甜甜在雁荡山调研时,我很快就“败下阵来”。山路陡,太阳毒,才走一会儿,汗水就顺着脊背往下淌,衣服湿得能拧出一斤水。我气喘吁吁,总觉得下一秒就要掉队。所以,整个爬山过程中,我看得最多的是徐甜甜的背影。

  同行的叶火军,是徐甜甜工作室的项目技术顾问。与我不同,他神态轻松,步履轻盈。我忍不住问:“你们经常要这样‘折腾’吗?”他笑着回答:“这是常态。基本上每个项目的调研,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还算轻松的。”他告诉我,徐甜甜上次来雁荡山,上山下山足足走了七个小时。

  没想到,建筑设计还是个体力活。

  爬山途中,徐甜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里太美了。”她说得很真诚,连尾音都微微上扬,特别有感染力。于是我也忍不住多看两眼:山水、劳作的人们、看似破破烂烂的房子……似乎经她一提醒,这些我原本觉得平常的景象,好像确实有些不一样的美感。

  国际知名建筑评论家弗拉基米尔·贝洛戈罗夫斯基(Vladimir Belogolovsky)曾表示,徐甜甜的每个项目都别具一格,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性,构思与细部处理也很难找到重复的手法。

  我想,大概是因为她并不执着于某种属于自己建筑风格,而是想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美,以属于它们的方式呈现出来吧。

  在缙云石宕的“岩宕书房”,有段通往书房的阶梯,新修部分和原本的采石痕迹完全平行。大多数人走上去可能都不会注意,但正是这样的细节,让新旧衔接得自然、和谐。

  这是在“建”,建新的石梯。也是在“见”,见山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