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山河为信,展信见精神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00007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山河已无恙,你们看见了吗?”这句穿越时空的问话,藏着最深情的告慰。借着“山河信”回望过去,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

山河为信,展信见精神

  ■ 本报评论员 陈江

  烽火岁月虽已远,但历史从未被遗忘。抗战期间,先辈们用生命守护每一寸山河。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胜利日阅兵倒计时之际,新华社向所有人发出邀请:一起用镜头定格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山河影像为信,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山河已无恙,你们看见了吗?

  八十年过去,人间换了模样。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历经14年,中国军民以3500多万伤亡的代价,铸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胜利。这场胜利,是山河光复,更是民族精神的淬炼。正如毛泽东所言:“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那种“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坚守,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力量。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抗战中,无数浙江儿女用生命捍卫家园。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一直坚持游击作战,不屈不挠;浙赣战役里,军民携手阻敌南下……在这片土地上,有郁达夫这样的文人以笔作枪,也有商人毁家纾难。这些历史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全民抗战的鲜活画面,永远不会被时间冲淡。

  “山河已无恙,你们看见了吗?”这句穿越时空的问话,藏着最深情的告慰。在网上,张凌赫、杨洋、宋祖儿等不少明星都寄出了自己的“山河信”,网友们也跟着积极参与。当年英烈浴血守护的山河,如今已是高铁穿梭、稻浪翻滚、城市繁华的盛世景象。从百废待兴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山河无恙,不只是国土完整那么简单,更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是和平的阳光,照耀在每一片土地上。

  再看浙江,这片曾经被战火摧残的土地,正书写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时代故事。义乌市场的满满活力,映衬着杭州西湖的温柔秀美;宁波港的繁忙热闹,搭配上雁荡山的宁静清幽,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成了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美好画卷。作为“红色根脉”的重要传承地,浙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从民营经济崛起到数字化改革领先,处处都能看到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新模样、新力量。一封封声情并茂的“山河信”,写在了辽阔的之江大地上。

  普通百姓拿起镜头,将个人视角融入家国叙事,让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共鸣。这仪式,是对英烈的告慰,也是精神的传承;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千万人拍摄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对“山河永固、精神长青”的宣誓,让抗战记忆走出书本与博物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节点,借着“山河信”回望过去,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也是在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们记住了历史,传承了精神,一定会继续奋斗,让这片山河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