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往往卡在“审批关”。但在绍兴,这一环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身提速”。
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及配套工程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是绍兴平原整体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上报到国务院批准仅用了28个工作日,成为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化审批改革、全力保障“项目持久战”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前等项目批文,心里都没底,现在效率高得超出想象!” 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及配套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审批时间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自我革新。
据悉,这样的“加速度”并非个例。今年以来,甬金高速、安华水库、绍兴港等10个交通水利类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获批,保障用地1.1万亩。业主开工时间成本显著降低,项目落地跑出了“绍兴新速度”。
速度的提升,源于机制的创新。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仅积极承接了省级审批权限下放试点,更关键的是大刀阔斧地重构流程、推行“并联审查”和“容缺受理”,实现了“即报即批、立等可取”的高效模式。
此外,绍兴还在全省率先建立项目用地、用林“一次达”联动审批机制。项目单位只需“填一张表、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时完成原来需要跑两个部门、办理两个许可的事项,申报材料精简了40%,彻底告别了“来回跑、多头报”的烦恼。如新昌工业园区丁山路新建工程仅用时4天即同步取得了建设用地和占用林地批文。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速度的提升,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直接转化为项目建设的现实动能。“项目持久战”计划下半年新开工的18个重大项目2140亩用地指标已提前保障,用地指标争取、用地获批等多项关键指标居全省前三,为全市扩大有效投资、决胜“六战攻坚”注入了强劲的“要素动能”。
(周润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