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卢汐 本报记者 余丽
“证书拿到了,放心吧!”宁波慈溪市龙山镇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前,吴先生正通过电话向母亲报喜。为将母亲名下老宅顺利过户,吴先生曾担忧年近90岁高龄、行动不便的母亲如何跨越近300公里从金华返慈办理。龙山镇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上门服务,解了全家燃眉之急,抚平了老人经年的牵挂。
这本跨越空间阻隔、承载民生期盼的“红本本”,正是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不动产登记服务直通村头巷尾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群众不动产登记办理需求为导向,依托登记服务下延、登记人员下沉、登记权限下放,构建“1个中心+3个分中心+11个镇街道”的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通不动产登记“最后一公里”。
三级网络织就“全域服务网”
曾几何时,“跑市区、排长队、多头问”是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常态。为破解这一痛点,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双翼,创新构建“1+3+11”便民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深度植入基层肌理。
体系的核心在于“三下”——登记服务下延、登记人员下沉、登记权限下放。摒弃传统“基层初审—中心复审”的接力模式,慈溪市采用“需求申请—综合评估—权限授权”渐进机制,科学评估后分阶段将高频业务全流程权限精准注入基层站点。历经五年稳步推进,至2022年8月,慈溪市11个镇(街道)服务网点实现同标准覆盖,服务网点全域贯通。
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受理、审核、登簿、缮证”一站式服务,平均发证时效跃升5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3个分中心与11个下延窗口合计办理登记业务量已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服务的末梢被深度激活。目前,慈溪市64个村级受理点构建起“村级前端服务+镇级中端监管+中心后端支撑”的治理闭环,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启动农房登记流程,证书由工作人员送上门或邮寄到家,真正实现农房登记“零次跑”。
统一标准筑牢“服务压舱石”
服务下延,质量不能降。面对全域覆盖的管理挑战,慈溪市推行材料清单、表单填制、工作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统一”标准化体系,一本《慈溪市不动产登记业务指南》覆盖所有窗口。专业登记队伍通过常态化培训与严格的“三阶能力认证”,确保业务能力持续达标。同时,制定《不动产登记业务质量检查办法》,确保限时办结率动态保持100%,筑牢信息安全堤坝,实现资质、行为、权限一体化监管。
标准之上,更有温情。慈溪市以权限下延窗口为创新触点,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推出“预约调查、预约受理、预约登记”三预约上门服务机制,实现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向“零跑动”转型。今年6月,李女士因为浒山街道的房子产证悬而未决,眼看就要影响到孩子落户、入学,经人提醒,选择就近在周巷镇办理全程业务,仅用一天,证书已安稳在手。
从城区楼宇到乡村院落,从常规受理到特殊关怀,慈溪市“1+3+11”服务体系以破壁而立的改革锐气、精细统一的制度规范与枝叶关情的服务温度,将一本本“红本本”送至千家万户,创新不动产登记基层治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