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一美分硬币背后的故事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00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钱祎 于山

  通讯员 张桂芬

  台上,宁波交响乐团奏响《黄河大合唱》选段“黄河怨”。台下,观众的思绪,已随着悲壮激昂的旋律,重回那段中美军民并肩抗战的岁月……

  美国时间8月27日、29日,“感知中国——中美民间友好音乐故事会”分别在中国驻美大使馆、驻纽约总领事馆举办。

  本次音乐故事会由国务院新闻办、中国驻美大使馆、驻纽约总领事馆联合主办。观众中既有中美政要,也有民间代表。音乐故事会以“交响音乐+沉浸式故事讲述”的形式,通过5段跨越时空的友谊故事,架起深化两国民间友好的情感桥梁,在美掀起了“铭记历史、共叙友情”的热潮。

  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馆长童丽娟也站到了台中央,身着代表中国文化的旗袍,向台下的观众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枚一美分硬币。硬币牵出的,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可歌可泣的重要篇章之一——杜立特行动大救援。

  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1942年4月18日。美军詹姆斯·杜立特中校奉命率领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首次轰炸,原计划在衢州机场降落,但因燃油耗尽等问题,飞行员不得不弃机跳伞或迫降。

  当时,8架飞机落在浙江,是落下飞机最多的省份。在衢州一个偏僻山坳里,村民发现了一位浑身是伤、鲜血淋漓的外国人,他是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扎克。村民廖诗原几人听到消息后,立刻跑回家中找来竹躺椅,小心翼翼地把这位美国飞行员抬回家中,为他换干净衣服、清洗伤口和治伤。

  “为给奥扎克补身体,村民拿出平常舍不得吃的鸡蛋煮给他吃,还腾出床给他休息养伤,一家人就挤在阁楼上打地铺。4天后,廖诗原扎了顶轿子,和村民翻山越岭走了近10小时山路,把奥扎克送到中国空军第13总站防空洞内。临别时,奥扎克将身上仅有的两个一美分硬币作为纪念,送给了廖诗原……”

  童丽娟已数不清讲过多少次故事细节。她说,每讲一次,感动都增加一层,因为这些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到。

  在那场大救援中,64名美军飞行员被营救,其中51人集中到衢州,在中国军民一路护送下,分批送往后方。战时物资极度匮乏,衢州人捧出来之不易的牛奶、稀缺的肉食和鸡蛋,只为照顾这些陌生的朋友。

  听着童丽娟的讲述,现场观众无不动容,中华儿女在大难面前表现出的众志成城、朴实善良,感人至深。

  音乐故事会的最后,童丽娟和杜立特行动飞行员后人共同展开一幅4米多长的画卷。这幅由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农民画爱好者创作的作品,生动再现了那段生死营救的画面,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这段往事已过去83年,为何仍要通过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向人们讲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杜立特行动是中美军事合作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对这段历史,军事史学家钮先钟有过高度评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中写道:“如果当时中国当局不允许美机降落衢州机场,杜立特的计划根本不可能付之实行,中途岛会战就可能不会发生,历史可能也就要重写。”

  正是中美两国军民的并肩战斗、守望相助,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岁月。

  硝烟已散去,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年来,还原并传播这段历史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上世纪80年代,衢州人郑伟勇从《衢县文史资料》中得知了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和几位志愿者一起不断翻阅资料、实地走访,还原机组人员在中国降落、获救的全过程,填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为营救杜立特行动机组人员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空白。

  大洋彼岸,杜立特的好友、原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副总裁布莱恩·穆恩也在1990年组织考察团到浙江、安徽寻访。在他的牵线下,衢州和曾改装杜立特行动轰炸机的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于1994年结为友好城市。

  自1995年起,衢州第二中学与雷德温中学通过互访互学,建立了深情厚谊。

  挖掘历史,重温历史,不仅为了铭记,更为赓续友谊、世代传承。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杜立特行动队员的后代多次来到衢州“寻亲”,并邀请救助过美军飞行员的中国百姓赴美参加纪念活动。

  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建成于2018年,是全球唯一一座全景式以“杜立特突袭”为主题的纪念馆。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演讲时说:“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我相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音乐故事会上,杜立特行动队员后代威廉·罗斯·康特伯格提到,他和家人去年到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参观,被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的场景所震撼,“这么多中国民众的真挚关切,见证了我们的情感纽带跨越山海、紧密相连。”

  此外,音乐故事会也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救援行动、飞虎队援华、潍县集中营互助、驼峰航线等故事,引发中外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嘉宾还收到了由衢州市委宣传部策划的《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该书是首部以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为题材创作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触动人心!”美国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理事长张莉莉说,“聆听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愈发感受到和平的珍贵与民族的力量,这必将推动我们不断迎接挑战,走向新的胜利。”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维·钦塔在观演后说,这场音乐故事会让他深入了解了中美携手反法西斯的抗战历程,“这是两国人民共同的财富,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力量源泉。”

  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音乐故事会上的致辞所说,中美关系是一部人民友好的故事集,我们要努力把各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双向奔赴的共同行动,续写新时代中美人民友好合作的新故事,共创和平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