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于嘉兴南湖区余新镇,村庄内水清岸绿,风光宜人;万亩良田之间,翠色稻浪连绵起伏,前来休闲游览的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工作室里,一群群年轻人正大展身手,为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
从昔日的农业大镇、传统乡村,到如今焕发出现代化气息的美丽乡镇,余新镇正以高水平城乡融合为引领,在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畅通“美丽农业、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之间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径,持续在这片沃野之上书写充满希望的共同富裕新篇章。
■ 姜苑 毛佳娟
重塑肌理
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暮色四合,白鹭掠过曹王村烧香港的粼粼波光,村民们三三两两沿着彩绘步道散步、聊天。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曹王村生态蜕变的最佳写照。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曹王村曾因粗放的养殖模式一度面临环境污染的困扰。近年来,该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环境治理。从水生植物种植、河底清淤,到曝气增氧系统建设、高端溢流坝布置,2023年以来,曹王村累计投入750万元实施“碧水绕村”水生态治理及河岸景观工程,建成碧水河道2公里,护岸2.2公里,还推动“粮田”变“良田”,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100亩。
生态改善为发展创造了条件。曹王村积极拓展“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围绕大曹王寺打造田园观光带和踏青游线,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农业,培育休闲垂钓、生态观光等新业态,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曹王村的蜕变,是余新镇整体推进“水脉贯通、城水相融”生态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坚持“源头管控、科学修复”的理念,目前,余新镇重点河道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透明度突破1米,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带。
如今,河道已成为余新镇村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点。每到傍晚,沿岸步道上散步、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现在水清了、鱼多了,一家人来河边走走,心里特别舒坦!”村民徐大爷笑着说道。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的持续改善正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项目升级
做强农业特色品牌
今年6月,潜福蜗牛现代化产业园项目在余新镇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亿元,总用地面积约20.8亩,将着力打造集白玉蜗牛养殖、生产加工、科普教育、休闲文旅、消费购物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000万元,可带动500多户农民从事蜗牛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增长7万元至30万元,预期年接待游客三万人次以上。
余新镇素有“蜗牛之乡”的称号,项目投资方——嘉兴市潜福食品有限公司正起源于此,并在此不断发展壮大。从蜗牛养殖延伸至精深加工,从品牌建设拓展到文旅融合,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余新镇在深化特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年来,余新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擦亮嘉兴大米、褚大姐甜瓜、白玉蜗牛等“土特产”金字招牌。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余新镇的稻米产业链也日趋完善。去年,浙江绿康米业有限公司年产8400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在余新镇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新建厂房21768平方米,作为南湖区首个稻米全产业链生产项目,引进了行业先进的智能一体化加工设备,实现了从原粮入仓到大米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控制,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化稻米产业体系。
此外,绿康米业还与金星村及周边245户种植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机械化作业、品牌销售等方式,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更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使水稻亩均产量提升10%,亩均收益增加300至400元,为农户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特色农业产业的提质升级,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的延链强链,正日益成为余新镇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支点。余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产业兴镇、农业强镇’战略,加强农业项目招商,做优特色农业品牌。”
引凤还巢
汇聚青年创新力量
长秦村里,绿色的稻田与彩色的蹦床相映成趣,3岁的多多正和家里的宠物犬在田埂上肆意撒欢。母亲李女士坐在野餐桌旁,正架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旁边还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这些亲子、休闲项目,都是长秦村这两年引入的新业态。
距嘉兴市区仅几公里,拥有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仅仅在两年前,长秦村还是以粮油产业为主的纯农业村,没什么人气。如今,长秦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
村里的变化离不开年轻人。去年初,村里启动“青村合伙人”计划,公开招募懂技术、善经营的90后、00后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吸引来的50名“青村合伙人”中本村人占比达70%。
宠物项目主理人李晓春曾在城里从事艺术工作,如今返乡创业,将咖啡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打造宠物寄养空间。短短一年,她经营的“村咖”、萌宠消费等营业收入就突破100万元。
目前长秦村吸引了儿童户外乐园、宠物寄养乐园、乡野理疗馆等多种业态,周末单日平均客流量超3500人。2024年,长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80万元,同比增长21%,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以长秦村为样板,余新镇正在探索打造“青年发展型城镇”。
今年,余新镇发布了“渔里有才·青年入乡发展暖心十条”,在住房、办公、创业、社交、托育等方面提供全链条精准支持,向青年才俊发出诚意的“入乡”邀请函,目标招引青年人才超千人。余新镇还与浙江传媒学院等5所院校合作,共建青创孵化中心与实践基地,为青年创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支撑。
图片由南湖区余新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