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执此青绿,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0002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这20年不仅是生态修复的20年,更是发展逻辑重构、城乡价值重塑的20年。

  走过二十载春秋,衢州市常山县交出了一份“绿富共赢”的答卷:常山港流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县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以上标准,其中I类出境水占比44%;PM2.5平均浓度为2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包含“两柚一茶”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新材料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钙等X个新兴产业的“3+X”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

  这一理念宛如一颗种子在常山县域经济转型、生活变迁中深植根基,以生生不息的力量引领这座浙西山城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 葛锦熙 赵璐洁 徐菲

  一个矿区的生态转型

  暑期的常山县矿语奇缘度假区内,孩子正在嬉戏,现场一片欢声笑语。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烟尘弥漫的矿区。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矿区终于迎来转机。2005年以来,常山对污染严重的矿山尽数关停,接着又实施三轮废弃矿山整治行动,采用工程措施治理废弃矿山59个、废弃矿井529个,采用自然复绿或转型利用方式治理废弃矿山63处、废弃矿井267处。这一持续10余年的“除疤”行动,给常山的环境带来根本性转变。

  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山银山这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当地利用矿区整治后的自然资源,开始做起度假区的生意,陆续引入了高端酒店、温泉、水上乐园、萌宠乐园互动等多元业态,使老矿区持续焕发新活力。今年上半年,矿语奇缘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营业额超400万元。

  无独有偶,辉埠镇路里坑村同样经历了矿山转型。这里过去以石灰石开采和烧制为主,曾面临严重的粉尘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此后,辉埠镇在前期整治废弃矿山的基础上,瞄准矿山修复和旅游开发,恢复300余亩林地和120余亩耕地,加速布局全域旅游项目,推动路里坑村省级金3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走老路,难以为继;拓新路,充满希望。今年年初,新的一缕窑火从路里坑村飘出,伴随袅袅青烟飘荡出的还有阵阵麦香,“面包窑”诞生了,与“面包窑”紧紧相连的还有一座“窑书房”。要知道这两座高达几十米的窑炉,20年前烧制的可是石灰。窑还是那两座窑,窑内的风景却已不同。两座窑不再空洞残破,而像是艺术作品矗立在天地之间。窑火似乎也从未熄灭,只是换了燃烧的方式,从前烧石灰谋生,如今为乡村筑梦。

  据统计,路里坑村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年经营性收入达400多万元,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00余万元。

  “我们现在还在谋划共富集市、直播基地等项目,希望通过‘以农带农’的方式,将全镇各类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并对外销售。”在村里的三衢艺术馆前,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刘志亮聊着未来规划,充满信心。

  一颗云脑的资源整合

  常山位于浙西山区,在发展上面临着山高路远林深带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困境。为了破解难题,常山以县农投集团为运营主体,成立两山合作社,借鉴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经营理念,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

  为了更高效地梳理出碎片化、低效化的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它们的价值,2022年开始,常山探索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资源云脑”平台。在县农投集团的牵头下,联合县发改局、县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生态云脑”打通了县资规、农业、林水、生态环境等19个核心部门的1.3亿条数据,搭建起贯通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覆盖县、乡、村各层级的一体化分布式数据目录,实现全县生态资源数据精准管理。最近,该平台经升级,迭代到4.0版,融入低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元素。

  “你家一个小池塘,他家一幢老房子,单独看不出什么价值,但把它们组装、打包成产品,就实现了溢价。”常山两山合作社负责人江君君说,通过“生态云脑”手机端,村里可以将闲置的山水、林田、老房等直接存入数据库,一旦被收储就能产生收益。

  8月5日,白石镇曹会关村196.86亩油茶基地及农业用房、设施设备的11年经营权以111839元成交,刷新了该地块多年来的最高成交价。“油茶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多年的发展还停留在一产种植,想发展二产但找不到主体,限制我们传统产业升级。”曹会关村党支部书记廖海富说,通过“生态云脑”挂牌,村里寻得了合适的发展主体,这一地块终于打开了发展的大门,惠及村民38户。

  针对生态资源价值评估难、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生态云脑”再次发挥作用,将多源碎片数据汇集融合形成数据资产、提升数据价值,帮助企业、林农掌握最新政策,加速策划项目生成,为企业、农户提供了“超预期”服务供给,从“产品经济”转型至“服务经济”。

  目前,“生态云脑”已登记闲置生态资源32.6万亩,总价值56.93亿元,以租赁、流转、入股等形式集中收储各类生态资源3.89万亩,总价值32.19亿元,已完成挂网936宗,交易总额达7.707亿元。

  一片山林的价值变现

  在浙江省林业局发布的2025年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名单,常山名列其中。

  围绕“林改四问”,常山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常山县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三大目标,做好经营权确权登记、股份化合作等七项林改基础性工作,前瞻性布局油茶、双柚等五大产业,坚持科技和改革两项驱动,创新构建“3752”工作体系,全力打通林业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变“抛荒资源”为“增收活水”。当前,常山县林业总产值73.37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35.8%。

  “林业资源价值转化过程中的难题是低效闲置、增收乏力、招商开发。坚持问题导向,在林改工作中,主要发力点在于林地收储和交易的规范化、数字化,需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林地经营规模化。”常山县林水局党委书记林永周介绍,林权收储平台、林权交易平台是常山县林地资源实现一图感知、项目选地一站查询、交易信息一触即达、金融服务一地对接的核心阵地。

  为了进一步深入“林业标准地”的概念,常山县顺势推出“163”林业标准地机制,即林地规模经营区办理一本林地经营权证,开展水、电、路、房、通信、机械六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项目配套、用地指标、技术服务三大要素保障。这些产权界定清晰、设施配套完善的林业标准地,有效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上山入林”。

  浙江柚香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借助常山两山合作社交易中心以400元至500元每亩的价格统一流转了天马街道和平村647.87亩的土地,打造成标准化基地种植香柚。随着深入探索“政府+村集体+公司”的新模式,该企业随后又借助“生态云脑”平台在辉埠镇、同弓乡、东案乡等地共流转了1.2万亩土地用于香柚种植。

  随着两山合作社模式的成功运营,其跨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开始柚香谷与广西百色、重庆酉阳、四川武胜等地合作,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持续扩大种植面积,计划在5年内将香柚的种植面积扩种至10万亩,育苗达100万株。同时,在当地建立香柚饮料及食品深加工基地,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并搭建辐射13省4市的产品销售网络,全方位助力当地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两山”理念的跨省域实践,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从矿区的华丽转身到“云脑”的资源赋能,再到山林的价值跃迁,常山用实践证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相得益彰的。站在二十年的新起点上,常山将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前行。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抹绿,越看越动人。

  本版图片由常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