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媛
8月14日至15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走在前列。嘉兴海盐经济开发区围绕硬件升级、力量整合、智慧赋能等方面,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建设,让省级部署在基层治理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走进位于海盐经开区核心路段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居民李女士刚办完业务,忍不住点赞:“以前跑好几个部门的事情,现在到这一次就办好,省心多了!”自2023年投用以来,该中心以便民为导向,科学划分出“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全链条功能区,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引导受理区,两个“综合受理窗口”承担起“前端筛检”功能,工作人员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对群众诉求精准识别、快速交办,从源头破解“一事跑多窗”难题。今年以来,窗口已服务群众超2860人次,成了大家口中“找得到人、办得成事”的暖心站。
多元化解区里,专业调解室、律师接待室、心理辅导室等11个功能室一应俱全,可提供调解、咨询、普法等8类法律服务,还承担部分矫正和社会教育工作。指挥调度区内,25平方米的LED大屏整合接入1849路视频监控和8个天眼系统,并联动智安小区平台,实现人脸识别、车辆管控和异常行为实时分析,全面夯实智慧治理的“硬件底座”。
力量整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前不久,一起涉及多方的劳资纠纷僵持不下,企业向综治中心求助后,多部门迅速响应,仅用3天便圆满解决,企业负责人专程送来锦旗致谢。这样的高效,得益于中心推行的“1+5+N”合署办公机制:以平安法治办为中枢,司法所、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5支力量常驻,实现“一中心受理、多部门协同”。目前,该中心业务已涵盖综治、调解、法治宣传等5大领域56项事项,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枢纽平台。
面对复杂矛盾,综治中心还打造出“1+N”品牌调解矩阵,以海盐经开区知名的“桥帮客”调解品牌为引领,联动12个专业调解工作室,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调解合力。今年以来,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61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开发区”。
治理不仅要靠人,更要靠科技。一位社区网格员感叹:“以前总担心问题发现不了,现在‘智慧大脑’提前预警,处理起来又快又准!”该中心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网格员上报、群众反馈等8类数据,自动生成“纠纷热点地图”,精准定位薄弱环节。
依托“四色”风险预警机制,矛盾纠纷被划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分别由网格员上门、社区调解、多部门联办和应急专班响应,实现精准处置。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并化解5起群体性事件苗头,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综治中心全面推行“六个一”闭环管理:每日小结、每周排查、每月研判,纠纷建档、事事回访,季度通报成效与案例,形成从发现、处置到复盘的全流程管理。一批批典型案件和共性问题的梳理归档,也让治理经验得以沉淀和推广,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下一步,海盐经开区将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担当,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开发区,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经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