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点绿成金 柯桥南部三镇的增收密码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00014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平水、王坛、稽东三镇90.18%区域位于水源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这里宛如世外桃源。可水源保护区的高环保要求,也让当地一度找不准发展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三镇深度挖掘生态红利,各显神通发展绿色经济,抱团发展实现强链补链,走出了一条颇具柯桥特色的共富之路。

  ■ 金燕翔

  平水镇:乡创飞地赋能 区域联动发展

  这两天,位于平水镇的松盛园乡创飞地内,农产品加工线隆隆作响。随着机器运转,不光平水镇合心村的菌菇、茶叶、竹笋等山珍被加工打包成商品,王坛镇的青梅也被制作成青梅腐乳、青梅酒等产品,稽东镇的稻米则成为酿造米酒的原材料。

  依托乡创飞地,实现“王坛稽东出原料,制造加工在平水”区域联动发展,是柯桥区南部山区强村富民行动的重要举措。目前,最早成立的松盛园乡创飞地和华瀛竹木乡创飞地已落户加工企业7家,预计每年可从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采购农副产品至少500万元。

  平水镇深厚的产业承载能力,是谋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据了解,虽然有三分之二地域位于水源保护地,但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合理布局,平水镇正构建起一条条完整的“兴村共富链”,逐步实现“东片山水游、有机茶,南片同康竹、药用菊,西片松盛酱、康养谷,北片海丰花、越文化”的多样化产业链结构。今年获评浙江省第二批省级中心镇后,平水镇更是得到了众多社会资本的关注,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重担在肩,砥砺奋进。平水镇大力支持辖区制造加工型企业申报乡创飞地,与水源保护区内农业产业形成互补。目前,飞地企业已在平水及周边地区建成智慧农业、现代农耕等产业基地5个,成功让“茶叶变抹茶、香榧变榧油、青梅变梅酒”,助力相关村集体经济实现“土地流转、劳动就业、合作社分红”三次增收。

  依托稽山鉴水文旅联动发展轴,平水镇还先后招引了铜谷小镇、越文化遗址公园等一批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重点农文旅融合项目,为南部山区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同时以平王线为纽带,联动打造“古越宋韵”示范带和“平水相逢、骑域王坛”风貌区。

  “接下去,我们将积极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招引有农副产品加工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有意反哺柯桥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回归项目主体,在平水镇建立更多乡创飞地,进一步助力南部山区生态产业链实现强链补链。”平水镇相关负责人说。

  王坛镇:王坛有货

  富民有道

  这两天,“王坛有货”中秋礼盒备受市场欢迎。作为王坛镇区域公共品牌,“王坛有货”锚定水源保护区生态优势,产品原料均来自二级水源保护区,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抽检制度。目前已吸纳23家会员单位,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形成规模效应。

  近年来,为推动农产品从零散生产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王坛镇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全面启动农业主体提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双轮驱动,一批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度高的农特优产品加速涌现——“万乔笋干菜”保留传统风味又提升标准化水平,“蒋相禾”富硒小番茄以健康属性打开高端市场,“大越山龙”有机茶通过绿色认证走俏茶市,青梅酒、青梅果酱、青梅腐乳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数据显示,这些产品已带动镇域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真正让“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王坛镇还以党建为引领,围绕“3+3+X”兴村共富链精准招商,实现产业链和共富链有机融合,成功吸引社会资本超6600万元,推动多个产学研项目落地生根:松盛园有机青梅全产业链项目年加工青梅达500吨,带动330余户农户增收140余万元,户均增收超4200元;富硒笋干菜共富工坊首年产量突破5万斤,为周边农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王坛有货·百菜园”净菜项目聚焦富硒小番茄、蓝莓、树莓等高附加值生鲜果蔬,拓宽销路增收近200万元。

  社会资本的注入,也助力“王坛有货”的经销模式不断完善。一方面,探索“产地直销+直播带货+线上商城”数字化营销矩阵,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让新鲜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另一方面,深化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包销订单,实现“未产先销、量价双稳”,有效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全国”,从单一销售到全链共富,“王坛有货”正以品牌为笔、生态为墨,在绿水青山间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稽东镇:深挖生态资源

  产业多元蝶变

  盛夏的会稽山,千万株香榧树擎起苍翠华盖。“当香榧青果坐着轨道车,从山顶来到车间时,它肯定想不到会变成香榧月饼、香榧巧克力、香榧腐乳等10余款衍生品。”暑假期间,在位于古香榧群核心区的稽东镇,每当迎来参加香榧研学游的孩子,会稽山古香榧群访问中心的讲解员总会笑着介绍。

  数据显示,凭借20个特色研学项目、“稽东有意思”专属文化IP等农文旅产品,稽东镇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50万人次,带动山区群众创收近500万元。而成绩背后,是稽东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通过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精准引育各类人才等举措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业态,奋力打造生态研学共富高地的砥砺奋进。

  “我们全域处于水源保护地,这限制了产业种类,但也为我们提供了独有的生态红利。”稽东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镇已挖掘出香榧、土菜、研学、茶叶等四大特色产业,形成“稽东山宝”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产业为纽带,各村还构建起“1+10+N”镇村两级强村公司发展体系,实现片区化抱团发展。

  比如,作为柯桥区首批乡村共富联合体改革试点的“和美大桥 共创未来”乡村共富联合体,以“1+7”强村公司为主体,和美大桥共享平台为核心支撑,联动车头等10余村,采取“企业+村+农户”经营模式,实施“瑞丰共富田”等四大项目,举办新茶品鉴会等联合体活动8场,带动综合产业发展超2000万元。

  聚焦产业向“新”发展,稽东镇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同时依托高素养劳动者培训基地全力内育“乡土人才”。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4个,引进高校人才团队20余支,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200余名。

  点绿成金,成就美丽乡村。这些年,不少全国体育赛事在稽东镇举行,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稽东榧农更是受邀分享了稽东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