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作者与读者一同长大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00007版:文韵周刊·文艺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外婆深陷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每次发脾气都会变成麻猫。随着病情加剧,变成麻猫的外婆离家出走了,外孙女一朵只好跟随麻猫踏上了历险之旅……这部作品描述了老人失智后的世界,以温暖灵动的方式呈现了记忆的美好、爱与勇气的力量,着力表现孩子的觉醒和成长。

  ■ 慈琪

  从事儿童文学写作以来,总听见有人赞叹儿童文学作者是最幸福的,徜徉在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的儿童世界中,只与他们玩耍便好。然而玩耍是一回事,一同过关斩将、一同包扎伤口、总结玩耍的过程、更新玩耍的方式,又是另一回事——这就是写儿童文学时的双重心态:好奇与经验的混合体。

  借助自身的童年经验和接触到的其他类型童年,儿童文学作者可以天然拥有或努力习得与孩子无障碍沟通的能力,听得懂他们每一句或许还不太熟练的表达,理解他们稚嫩而复杂的思绪。

  接下来,还需要将这些黏糊糊的小句子、小念头消化吸收,获得一团团疑惑、希望、喜悦和恐惧,以它们为题,开始写故事,试图通过这些故事,把庞杂的世界“翻译”给孩子听,把大人的想法“翻译”给孩子听,把一些孩子的话“翻译”给另一些孩子听。这实在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也实在是一件好玩的工作,反反复复,乐趣无穷:作者本人不断地长大、变老、缩小,我与我商量,我与我打架,“大”的我安慰“小”的我,“小”的我鼓励“大”的我,另一个“我”小声提议:要不,再去问问小小的别人?

  然而这种乐趣,也并非儿童文学作者专有。许多面向大众或成年人的故事、诗歌、图画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却因其如一朵花、一只鸟、一匹马一样好看好懂,自然而然地将小读者吸引至身边。如果儿童文学作者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花、鸟、马的心态,那么无论到了疲惫的中年阶段,还是病痛的老年阶段,都能持续地创造出明艳柔软、灵动矫健的小小新世界。

  这几年,我接触到一个新问题:某种疾病导致家中老人失忆、失能,需要整个家庭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新的家庭关系:妈妈不再是妈妈,外婆不再是外婆,孩子可能是外婆的姐姐、外婆的女儿,也可能是外婆的童年玩伴。这种从老人家脑海中蔓延出的荒诞,着实把一家人弄得手忙脚乱。

  很多孩子比我更早接触到这个问题,面对失忆的祖辈,茫茫然不知所措。而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起初也茫茫然不知所措,之后才逐渐了解情况。面对新的人生问题时,一个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无知的孩童或失能的老人,再慢慢将自己从这种无力之中拉起来。这个过程奇妙地与儿童文学的写作吻合。写完一个故事,等于重新成长一次,这些故事在生命中一层一层压实,首先滋养作者自身,再与孩子们交谈。

  作者与读者,就这样密不可分地一同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