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秀军
机器人外科应用极大推动了外科的发展,使外科手术操作更精准、更微创,同时也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使远程外科成为可能。但机器人外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机器人成本高,耗材价格昂贵,因此无法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而且大部分应用在性价比高的手术:冠脉搭桥、前列腺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一般的医疗机构没有能力购买这种昂贵设备,因此也就无法享受机器人手术带来的好处。建议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手术机器人共享中心,让多家医疗机构共享。
二、现有手术机器人缺乏精确的触觉反馈,影响医生对组织的感知。机器人手术造成外科医生力感知丧失,在操作过程中无法控制用力大小,可能会带来严重并发症。急需研发落地先进的触觉传感器和反馈系统,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帮助医生更精准操作。
三、机器人进行远程外科手术,常常受制于网络传输速度,若延时过长,影响手术效果。此外,由于不同厂商的手术机器人技术标准不统一,影响设备兼容性和数据共享。建议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责任清晰,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在医疗健康领域,机器人远程手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正加速应用。微创技术质控中心和机器人外科专委会相继成立,为推动机器人外科规范化发展、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专业保障。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及各地医疗机构的积极实践,我相信,作为当前医疗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国产手术机器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作者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