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历史问题上作出正确选择,才真正符合日本利益、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尊重
■ 本报评论员 王彬
对于曾经的罪行,日本最不应该做的是自己刻意美化,同时还要求别人忘记。面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热潮,在反省与反思之间,日本切莫选择反对。
8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对于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日本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向各国称,此次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呼吁各国谨慎考虑。中方对此有何评论?郭嘉昆表示,中方注意到上述消息,已向日方提出严肃交涉,要求日方澄清。
日方的这一行为,只会进一步暴露出日本政府逃避历史、对侵略罪责毫无反思之意的面目,再一次刷新我们对其扭曲历史观和品行的认知。日方所谓“担忧”,实为倒置因果、混淆视听的“被害妄想”,真正遭受侵害的国家和民众,反而被其刻意忽视,如此双标,尽显自私与虚伪。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人类的共同胜利。通过包括阅兵在内的多种形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与共同责任。据不完全统计,二战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阅兵式就有数十起之多。这样的纪念,是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二战胜利果实和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现实表现和重要手段。如果日本采取前述操作,那不仅站在了常识、常理和常情的对立面,也站在了世界公义的对立面。
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美化侵略战争,在颠倒黑白、倒打一耙上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试图塑造“日本是二战受害者”的形象。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当天,便引起日本右翼势力强烈抗议,甚至有日媒称《南京照相馆》对日本形象产生影响。殊不知,真正损害其国家形象的,正是日方自身不断否认历史、阻挠国际纪念活动的行为。
时间不是记忆消除器,岁月沉淀反而更让我们看清真相,更好判断是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也正因此,在这场历史认知争夺战中,我们不能后退一步,也退无可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应当明白,真正的“趋利避害”不是逃避历史,而是直面历史。正如王毅外长所言:“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尊重;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前事不忘,才能防止再误入歧途。”在历史问题上作出正确选择,才真正符合日本利益、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