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量化这片绿
村民得红利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000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阮帅 通讯员 张峰

  在嵊州市贵门乡,好生态能换来真金白银。

  贵门乡坐落于嵊州西南,作为省级森林乡镇,这里古树参天、林木茂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形式,嵊州启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贵门乡20余万亩森林完成“估价”,以此获得GEP贷款后,再用于当地的森林养护和绿色共富项目建设,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转化路径,实现多方共赢。

  贵门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为了给好生态精准算出好价钱,嵊州市交投集团牵手浙江农林大学,组建起一支校企合作专业团队,进山入林60余次,共生产出26万条数据、69张专题图,详细计算出了贵门乡森林资源中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碳汇、负氧离子等12种生态产品的功能量和价值量。

  “森林能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舒适的气候环境,还具备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懿祥介绍,据核算,贵门乡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7.74亿元,其中价值量最高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产品为35.51亿元。

  根据这份“生态账本”,嵊州市交投集团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授信9.5亿元。绵延的林海成了百姓的生态“金饭碗”,为乡村振兴带来“启动金”,一大批绿色共富项目随之启动。

  “有了这笔宝贵的资金,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同时提升基础设施,扮靓村居环境,打造更多特色文旅IP。”贵门乡人大主席郑永全介绍,经过申报和筛选,项目库里已登记有百余个绿色共富项目,涵盖生态停车场建设、道路提升改造、游步道修建、发展林下经济等惠民工程。

  在贵门乡叶村,村民起初对“GEP”这个词没有概念,只对扛着器材设备、反复钻进森林深处的测算团队感到好奇。如今,依托绿色共富项目,两个大型生态停车场先后建成,解决了原先承载量小、游客停车难等问题。随着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纷纷办起民宿、农家乐,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还有从上海来的创客开起咖啡馆,为村子吸引来更多年轻人。

  “没想到这GEP‘看得见’‘摸得着’。”叶村西施岩自然村村民叶忠燕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边上的生态停车场完工后,往来停车、用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店里的生意更旺了,节假日还要找人来帮厨,她高兴地说,原来家乡最珍贵的宝藏,一直就在自己身边。

  上坞山村引入数控化、清洁化的生产线,打造中高端辉白茶叶品牌;璞玉村把烂泥塘“爆改”成荷花池,“荷塘月色”景观带引来旅拍达人和青年游客,莲子等土特产打开了销路……“既保护生态,又增强乡村‘造血’功能。”贵门乡党委书记童小芳说,借助绿色共富项目,更多美丽乡村“出圈”走红,带火了全域旅游和农产品销售。目前,贵门乡已完成绿色共富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过8500万元。

  “‘量化’的绿水青山通过市场手段,能够带来更可观的附加值。”嵊州市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近日该项目入围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贵门乡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接下来,嵊州还计划在谷来镇、长乐镇等森林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广GEP核算和转化,让更多人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