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这个藏匿于杭州市桐庐县群山间的偏远乡镇—合村乡,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寻一方清凉。
溪水潺潺,山风轻拂,戏水声在山谷间回荡……清晨,桐庐雅鲁激流探险漂流起点处聚满了穿着救生衣、手持划桨的游客。“再不来漂流,这个暑假就过完了!”一位从上海赶来的年轻人兴奋地说。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个曾经的寂静山乡注入了蓬勃的朝气。据统计,该景区日均游客量超2000人次。
作为桐庐首个获得浙江省5A级景区的乡镇,合村乡依托秀美的山水生态,打造了雅鲁漂流、雪山激流、竹溪乐园、生仙里国际滑雪场等一批运动休闲类景点,成为周边游客争相打卡的休闲旅游胜地。
纵观合村乡,其不断深化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亦是一条造血式的共同富裕之路。
■ 娄晓涵 皮云蔚
生态赋能 体育引流
合村乡多山,山蕴秀水;合村乡多谷,谷藏激流。这一切,曾是阻隔发展的屏障,如今却成了“点石成金”的资源。2011年,雅鲁激流探险景区正式开放。一条蜿蜒奔涌的峡谷河流,成为长三角地区户外爱好者心驰神往的“水上冒险”。
然而,合村乡没有止步于夏季漂流。2016年,合村乡成功创建杭州市首个全乡域国家3A级景区,“生仙里”景区品牌跃然而出。生态资源的价值,开始从“点状景区”向“全域风景”迈进。
2020年冬季,生仙里国际滑雪场正式迎客。曾经入冬即静的合村乡,变成了冰雪运动的热烈赛场。2024年至2025年雪季,该滑雪场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营收突破2000万元。
体育赛事,亦成为合村乡放大生态资源的关键一步。今年5月,第五届生仙里铁人三项赛首次升级为中铁协B级认证赛事,吸引全国600多名运动员参与,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史新高。同时,跑山赛、公路自行车赛、沙滩气排球赛等大众趣味性赛事贯穿全年。合村乡力争将专业赛事与全民健身并行,体育引流效应持续凸显。
如今的合村乡,春有铁人三项、夏有激流漂流、秋有越野骑行、冬有高山滑雪。“我们从‘一季热’走向‘四季火’,靠的就是持续拓展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合村乡副乡长沈伟说,“‘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正让合村乡努力摆脱‘季节桎梏’,全力打造‘中国赛事之乡’。”
文旅搭台 青年唱戏
全域旅游,不仅带来人气,更带来商机。近年来,合村乡持续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获益其中。
在前往雅鲁漂流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家“羊妈妈”生仙里水果采摘园。“果园靠近雅鲁漂流、竹溪乐园等景点,水果成熟期与‘夏季漂流期’高度重合。”果园负责人徐淑萍介绍,6月底至7月初,这里的葡萄、水蜜桃相继成熟,部分游客畅享漂流的快感后,会乘兴来到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
“文旅热”也让民宿经济迅速壮大。行走在合村乡的村道之间,随处可见由农房改造而成的特色民宿。截至目前,合村乡民宿已超过150家,年均营收超15万元。
“周末的房间至少要提前两周预订,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夏季,正是山丘家民宿最忙碌的日子。去年,90后主理人鲁男将返乡创业的想法变为了现实。
露天水池、落地窗、现磨咖啡、手作披萨……这些城市生活中的精致元素,被她巧妙“嫁接”到山居体验中。这家荣获2024年度桐庐县民宿新锐奖的民宿,以高品质的环境与高标准的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游客。
游客来了,不仅要玩得好、睡得香,还要有带得走的“合村味道”。如何让本地农产品走出山乡,是合村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在桐庐益乡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将新收的番薯清洗、蒸煮、切片、烘烤,制成香甜软韧的番薯干。“我们会从本地村民手中回收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按照‘企业+农户’的订单式合作,让土特产成为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企业负责人说。
90后返乡青年翁永浩打造的青创工坊,则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的边界。比如,青创工坊结合当地非遗,将合村乡传统的“端锅菜”开发成“端锅宴”,并搭建乡村大舞台,推出“看竹马戏、品青梅酒”等文化体验项目,将农业、美食、文化在同一空间交汇,让游客吃得开心、玩得尽兴。
曾经,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合村乡无奈的常态;如今,青年回乡创业成为合村乡令人欣喜的新常态。越来越多像翁永浩、鲁男这样的年轻人将新理念、新思维带回家乡,推动着合村乡的共富之路走得更加稳健、更富新意。
深化融合 产业升级
在合村乡,一组数据令人振奋。通过全域旅游,直接或间接带动村民就业超3500人。由此可见,合村乡的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在高凉亭村,变化尤为明显。这个平均海拔约500米的小山村,曾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而发展滞后。自生仙里国际滑雪场项目落地后,村里陆续开设了30余家民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日子越过越红火。”高凉亭村党支部书记毛亚君感慨道。
而今,合村乡的文旅融合正加速迈入深化期,业态结构不断优化。比如,在完善文旅配套方面,合村乡积极推动“民宿联盟”建设,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联动推广,帮助更多个体民宿实现规范化和品牌化运营。
今年6月,投资1.5亿元的生仙里·且慢酒店正式动工,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室外工程有序推进。“在建酒店类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280个房间400余张床位,不断提升合村乡的住宿承载力。”沈伟说。
从更加长远的产业发展来看,合村乡的共富实践仍在不断拓展。
今年,杭州建联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看中了合村乡的好山好水,决定回乡投资无抗养殖项目,打造“生仙里无抗安心肉鸭”品牌。“自然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决心回来创业的原因。”他说,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本土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
暮色渐合,雅鲁漂流的游客们陆续上岸,虽然浑身湿透,却个个脸上带笑。溪水依旧奔流,青山依然寂静,但这里早已不是从前的合村乡,这里有了更喧腾的人声、更明亮的灯火和更广阔的梦想。
生态保护与开发并举、体育引流与文旅融合并进、青年回归与产业升级并重——合村乡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写下生动的乡镇注脚。
未来的合村乡,将继续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核心,突出运动休闲特色;以绿色生态为基底,彰显特色文化魅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强化共建共享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深化“六合争星”实践,全力打造新时代“合美生仙里”,坚定不移地沿着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协同并进的道路,踏实前行、奔赴远方。
图片由桐庐县合村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