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爽爽 何贤君
夕阳余晖中,金华义乌市江东街道五爱路的餐饮店招牌次第亮起。居民方云山在楼下与邻居聊天:“以前每到饭点,家里的窗户根本不敢开,一打开全是楼下餐饮店的呛人油烟味。现在好了,窗户想开就开,阳台上再没有黏糊糊的油渍。”
这份美好转变的背后,是江东街道对餐饮业油烟污染“老大难”问题的智慧破局。
今年5月以来,居民投诉五爱社区的油烟污染问题不断增多。为有效破解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在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的指导下,江东街道紧盯餐饮油烟治理痛点堵点,以五爱社区和鸡鸣山社区为试点,打出“设备规范+智能监管+长效治理”组合拳,推动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油烟净化这道“城市必答题”提供了新解法。
日前,在江东街道辖区桥东街一家饭店内,顾客正在享受美食,丝毫没有受到油烟的困扰。“以前饭点时候来检查,这里的PM2.5每次都爆表。”执法人员说。
这是饭店刚安装不久的油烟净化设备发挥的作用。“从源头把控、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很关键,这能确保餐饮单位从一开始就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后续油烟污染问题的出现。”江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经国洪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两个社区仅有20家餐饮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且已安装的餐饮店中存在不少装而不用、用而不洗等问题。”
江东街道引入第三方治理机构,聚焦“安装、使用、运维”三大核心环节,用时3个月完成了试点区域内餐饮店的设备规范、统一运维两个100%。
为破解商户抵触心理,江东街道成立了由社区网格、执法队员、环保志愿者组成的油烟治理服务队,深入社区倾听商户心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提供“预约式”上门服务,精准“把脉问诊”,根据油烟轻重、经营时间、经营类别,逐家定制个性化整改方案,确保治理措施精准匹配商户实际需求与场地条件,杜绝“一刀切”。
在饭店营业执照边,一个二维码十分显目。通过微信扫一扫,商户信息、净化设备型号、整改前后对比图、商户有无开启油烟净化器、油烟实时监测数据、油烟净化器清洗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还在餐饮店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各项工作参数。”经国洪说,一旦发现异常,如经营期间未开启净化器、油烟检测数据超标、未及时清洗设备,系统就会自动向商户手机和执法队终端推送预警。每次使用的数据还会形成历史汇总表,直观地显示设备运行状况,搭配油烟净化器清洗记录智能模块,执法队员可进行“非现场”监管。
相对应的,街道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连续三日高频超标餐饮店,由专班督促业主自查自纠;对连续五日高频或严重超标餐饮店,给予关停处理,并联合第三方治理机构实施“一对一”深度帮扶,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以前总有人觉得装了设备就万事大吉,设备如果长期不清洗,不仅会影响净化效果,导致油烟排放超标,还可能引发火灾隐患。”经国洪说。
为杜绝油烟治理陷入“一装了之”的弊端,街道建立由社区主导的集中统一清洗运维机制,通过由社区负责统一拆卸净化设备滤芯、商家出设备清洗费、第三方规模化作业,降低餐饮单位清洗成本。同时,依据重、中、轻度油烟,明确每户清洗频次、拆卸计划和业主所需相关费用,确保运维过程专业、透明、可追溯。
如今,两个社区餐饮店油烟净化配备应安装率已达到100%。“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达标排放的数字,更是市民推开窗时的那份惬意;不是消灭油烟,而是让烟火气与清新空气和谐共存。”江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