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守护绿水青山 推动能源转型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0022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近年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向“绿”谋变、向“新”而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一系列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能源转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 杨学君 沈超

  让产品“绿”得明明白白

  “扫一扫产品标签,就能知道它‘出生’时用了多‘绿’的电。”——8月18日,在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车间,一批计划发往德国的保温杯将贴上这样的“碳身份证”,拿出手机一扫,各工序的碳排放强度、产品碳足迹和生产工艺的实时碳排一目了然。

  这套由国网金华供电公司首创的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核算服务平台,正在帮助金华外贸企业应对即将实施的欧盟碳关税。

  “以前算碳排放就像看老黄历,现在变成看实时天气预报了。”哈尔斯真空器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铁军打了个比方。他手中的保温杯标签显示,杯体抛光工序在中午光伏发电高峰期生产,单件碳排降低27%,仅这一项全年就能省下电费超100万元。

  2026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正式生效,钢铁、铝等产品每吨碳排放可能面临新的关税。对于年出口额达7719亿元的金华来说,这无疑是一道“绿色壁垒”。

  破局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计算每度生产用电的“碳含量”。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自主研发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核算服务平台,就像给电网做“碳CT扫描”一样,利用广义节点法,融合区块链理念,根据碳源机组和电网拓扑大数据,精准计算小时级电碳因子,并推送给用户。

  “传统核算用的是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每年组织发布一次的年度平均电碳因子数据,这好比用全年平均气温指导每天穿衣。”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双碳服务项目负责人侯健生介绍,“现在不仅能精确到每小时,还能定位到具体区域的电网碳排放,就像给每度电办了‘碳身份证’。”

  目前,这套系统已生成可扫码查询的“分时碳标签”。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外贸企业反馈,欧美客户看到标签后,对“浙江制造”的低碳实力更加认可。多家银行也表示,这些动态碳数据将成为绿色信贷的重要依据。

  从传统“保供电者”向“碳路先锋”跃迁,双碳时代的电网服务正在深刻重塑。当每一度电的“绿色含量”都能被小时级精准溯源,当每一件产品的碳足迹都能被“显微镜”清晰呈现,企业降碳才真正告别“毛估估”,迈向“精算”时代。

  建一座电站护一方山水

  今年5月22日19时25分,网调同时许可双龙、潘村新设备24小时试运行开始,500千伏潘村变顺利启用。这座银灰色变电站与青翠山峦相互映衬,并以“14个月工期”“30%可靠性跃升”“全生命周期绿色基因”三大突破,重构着新时代的“光明方程式”。

  2023年初,当潘村变电站打下第一根桩基时,同批规划的5座500千伏变电站早已开工。谁曾想,这个“最迟开工”的项目,竟以14个月工期率先投运,创下浙江超高压变电站建设速度之最。

  “秘诀在于‘搭积木’。”潘村变建设项目负责人指向整齐排列的预制构件。作为全国首个模块化2.0示范工程,站内9个单体建筑采用“装配式钢框架+成品墙板”体系,80%设施实现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立柱、防火墙甚至散水构件均如乐高般精准对接,工期较传统模式工期缩短4个月,高空作业风险降低60%。

  在傅村镇余洪岭水库旁,潘村变电站“隐身”于修复后的山体边坡中。建设初期,规划团队手持“电力一张图”,将站址精准避开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甚至利用废弃水库减少土方开挖量,让变电站与“诗画田园”浑然一体。

  项目团队严格落实绿色施工标准。通过工厂化预制装配工艺,在极大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同时,扬尘排放量降低50%;同时创新应用先进技术进行边坡复绿,植被恢复率达100%。

  “原以为工程会破坏环境,结果反让村庄更美了!”傅村镇村民感慨道。2023年,项目临时党支部协同村民完成水库灌溉管道改造,制定农业生产“零干扰”方案,真正实现了“建一座电站,护一方山水”。

  夜幕降临,潘村变电站的指示灯与远处光伏矩阵的星光交相辉映。这座变电站的投运,不仅是电网技术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当模块化建造遇上生态红线管控,当特高压动脉链接乡村振兴,施光南歌中“希望的田野”正被赋予全新的绿色内涵。

  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在磐安县大盘镇的浙江华电金华磐安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组件随着地势起伏宛如一条条黑色丝带,形成一道壮美的风景线。该项目的投运,为磐安县及周边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发展动能,有力推动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成为当地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

  据悉,该项目将持续运营25年,年平均发电量1.05亿千瓦时。按标准煤耗计算,每年可节省标煤3.44万吨。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47万吨,减少其他废气排放0.189万吨,并可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节能及环境效益显著。

  去年为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国网金华供电公司为光伏用户开辟供电服务绿色通道,从项目申请、查勘、拟订方案再到验收并网,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跟踪服务,全力做好该项目电网接入工作,保障光伏电站按期并网发电。

  由于山地光伏电站建设地表起伏不平、朝向各异,局部伴有山沟,因此,处理缺陷时查找和定位故障都比较困难。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盛险峰说:“并网投运后,我们对该用户的发电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针对异常情况,我们会立即形成工单,及时联系光伏用户进行排查,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将故障排除,保障光伏设备正常运行,助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金东源东、兰溪黄店、磐安大盘等地的光伏电站如同镶嵌在青山间的银色向日葵,不仅为电网注入了绿色动能,更探索出“光伏+农业”的多元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今,光伏发电的点点星光,正在山地间汇聚起一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多的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富农”的立体化模式,以科技赋能农业、以产业反哺乡村。国网金华供电公司也将持续为更多新能源项目提供高效、透明的并网支持,为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贡献电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