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径山的生态之美,经文人墨客的诗句流传千年。如今,这份生态之美正转化为发展之盛,构筑起一座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国际化名镇。
生态为底,产业为基。20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举措,走出一条“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在绿水青山间,径山正书写着产业发展的绿色故事。
■ 唐骏垚 何英姿
一个示范园
撬动高效生态农业
径山镇的前溪畈是余杭区最大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眼下,连片的水稻长势旺盛。远远望去,便见一架架载着肥料的无人机,在稻田上方低低掠过。
作为杭州市首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余杭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率先探索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被种粮大户点赞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即是缩影:“原本一天干的活,现在半天就能完成,轻松了不少!”
今年6月,该示范园的智能化育秧中心一片繁忙。与传统田间育秧相比,“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将人工数量减少一半,早稻育秧时间由35天缩短至20天,水稻育秧成苗率达95%以上。
除自动化育秧流水线,该示范园里还有农用无人机、捡拾打捆一体机、联合收割机等60余台农耕机械设备,为径山及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及数字农业等10项拓展服务,累计服务面积超万亩。
前溪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杨介绍,该示范园正迭代打造AI赋能的“智慧无人农场”。“经过几轮土地整理,这片高标准农田较为适合无人农耕机械设备下田,需改造内容较少。”她说,无人农耕机械设备对农田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如土地高差要小、机耕路与农田间坡度要平缓等。
硬件之外,“智慧无人农场”还将打造一个“聪明的大脑”。也许再过不久,在它的统筹调度下,无人机将自动从停机坪起飞,进行田间巡查、施肥、打药;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等在不同时节自主在田间作业;数据方舱搜集分析天气预报、历年农业数据等,自动输出病虫害预防等报告供决策参考。
在以该示范园为核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径山镇围绕一粒稻米做出“大文章”,配套打造露营农场、米酒博物馆、宋韵香局非遗工坊等业态,累计带动前溪片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0万元,土地承包价提升52%以上。
一片绿叶子
推动三产融合跃迁
刚入径山镇,便看到茶山上的几个大字:“天下禅茶出径山”。径山是“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全链延伸、融合发展,全面推动茶产业三产融合跃迁。
走进径山村,一垄垄茶树新梢生长,与周边翠绿景色融为一体。然而20多年前,这里还靠开山卖石为生。新世纪初,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该村启动全域封山育林,守护这片绿叶子。此后,推行径山茶分级保护,逐步推广种植径山1号、径山2号等径山茶专用品种,严格实施“六统一”管理,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
理念之变,让径山茶迅速崛起。如今,径山镇拥有2万多亩生态茶园,径山村成品茶单价已突破千元,径山茶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前十。
优质茶叶,为茶产品的开发打下基础。径山镇的银泉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绿色食品(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总经理楼舒琳介绍,从春季的径山茶、径山红茶到夏秋季的蒸青条茶、片茶以及全年生产的抹茶,一直从年初忙到年尾;高品质抹茶更是远销美、英、德等国家,走向更广阔市场。
通过大力推进茶叶加工的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径山镇已新建、改造标准化茶厂10余家,改造引进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90余条,实现全自动不落地生产,形成以径山毛峰绿茶为龙头,红茶、蒸青茶、抹茶及各类衍生品共同发展的茶产品格局。
更重要的是,依托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禅茶文化资源,径山镇坚持走“茶文旅融合”生态发展道路,以径山茶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大力开发深度融合茶元素的游线、产品。今年以来,还举办了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越位音乐节、“径无止境”祈福登高等品牌活动引流,“跟着赛会游径山”。
绿叶子成为带动山村发展的“金叶子”。2024年,径山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17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7万元。
一条“硬杠杠”
激活工业绿色动能
绿水青山中如何发展工业?坐拥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径山镇,通过新型工业化实践,探索出一条工业绿色发展的新路。
今年上半年,径山镇在规上工业总产值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7.61%。如何做到?“首先是达成生态优先的共识,再是以技术赋能绿色发展。”径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镇内所有企业,环保是一条“硬杠杠”。
位于径山镇龙皇塘工业区的杭州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电缆绝缘材料,2024年被评为杭州市级绿色工厂。走进园区,只见厂房屋顶上铺着密密麻麻的光伏板。“年发电量约130万度,全部园区自用,能节省1/10的用电量。”总经理陈亚洲说。
该园区里更多“绿色”不易被发现:通过设备升级改造降低碳排放,被认定为绿色工厂前三年年均碳排放下降27%;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原材料,提升企业标准;设置800多个监测点,对该园区的粉尘、废气等进行监测;打造该园区水循环系统……陈亚洲说:“企业地处景区,对环保要求更高,这也倒逼我们提升运营能力和产品标准,进而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正成为径山工业企业共同的目标,三星玻璃、星华新材料、雅妍化妆品、杭州高新等4家企业入选杭州市级绿色工厂;杭州国光、精益模具等企业将绿色作为有机更新的重要指标……
余杭区首个西部工业园区提升改造项目长乐工业园内,主体建筑正拔地而起。这处占地超60亩的园区,未来重点引入精密机械、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相关企业,全力打造集绿色、智能、活力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径山的山坳里正“长”出新质生产力。
图片由余杭区径山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