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向新提质 奏响绿富美田园协奏曲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001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南村的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被采摘下来,通过快递次日便能抵达千里之外;由桥村的生态稻田里,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挥舞着红色的钳子,经精心烹饪成为诱人的风味;胥山村的河道上,游客们在清澈的水面划动桨板,为水墨江南增添了几分灵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实现了从传统农业乡镇向现代化农业强镇的华丽转身,奏响了一曲绿富美田园协奏曲。

  ■ 武晓习 丁敏 孙佳

  塑强公共品牌

  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最近,大桥葡萄亮相嘉兴多家超市,和往年相比,不少包装上新增了“桥见优选”标识。

  作为南湖区面积最大的农业镇,大桥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7.7万亩肥沃耕地、166个家庭农场、40家农业合作社共同构成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培育,这里已形成以葡萄、西甜瓜、稻虾轮作、优质稻米为主导,草莓、蓝莓、玉米、红美人柑橘等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然而,“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瓶颈日益凸显。以葡萄产业为例,作为全省有名的“葡萄之乡”,大桥镇葡萄种植面积1.57万亩,年产量3.4万吨,产量和产值占全南湖区的40%,产业优势显著。然而大户少散户多,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品质、价格参差不齐。

  今年,大桥镇启动农业品牌提升行动。5月在江南文化季开幕式上发布首个区域公用农业品牌“桥见优选”。“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南湖、辐射嘉兴、影响长三角,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农户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大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7月,由国资控股的嘉兴市桥见优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该镇主要负责人挂帅,标志着大桥镇农业进入品牌化运营新阶段。

  高级农艺师、大桥镇葡萄种植带头人朱屹峰第一时间参与了“桥见优选”品牌的授权签约。他说:“成立专门的国资公司来运营区域公用农业品牌,这样的决心和力度在全省都很少见,我对全镇葡萄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据悉,“桥见优选”将建立统一品牌体系、质量标准、营销推广和渠道建设,整合全域优质农产品,打造“四季礼盒”和时令爆款。

  具体到品牌推广上,大桥镇将采取“1+3+N”模式,即以由桥村配送中心为核心,依托葡萄文化活动、龙虾旅游文化活动、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三大活动集中推介,并联合一批有人气、有品牌的企业拓展线上线下渠道。

  引育优质项目

  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在东洋浜村浙江蛭富科技有限公司的水蛭养殖基地里,一尾尾水蛭在智能化养殖池中游弋觅食。

  这个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养殖项目,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防晒膜与智能温控系统确保水温恒定在28℃;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测pH值、溶氧量等多水质指标;从池体设计到饲料配比,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科技赋能。

  “水蛭是医药市场的‘软黄金’,亩产值可达10万元,但技术门槛高。”项目负责人项建伟介绍,企业正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共建产学研平台,打造涵盖种苗繁育、生态养殖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

  这正是大桥镇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一个个科技含量十足的农业项目,正推动大桥镇农业提档升级。

  在胥山村,大桥镇葡萄科技产业“一体化”标杆工厂项目一期项目已建成,4个玻璃大棚科技感十足,将打造集葡萄数字化标准生产线、机械化农机操作演示、智慧化管理运营以及专家研学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工厂。浙江葡萄新质生产研究实训基地也落地于此。与此同时,焦山门村智慧果蔬种植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将通过现代化大棚和配套技术,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

  向新而行,大桥镇正在积极对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资源,探索农业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链融合机制,持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打造共富工坊

  拓宽农户增收路径

  近日,由桥村的近千亩虾塘里波光粼粼。作为大桥镇“共富工坊”的标杆项目,龙虾湾共富工坊已发展成集生态养殖、美食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生动诠释了“一只小龙虾撬动一条产业链”的共富密码。

  在发展路径上,工坊创新推出“龙虾+”多元模式。每年举办龙虾嘉年华,龙虾争霸赛、龙虾烹饪赛、土特产集市等一系列趣味十足的特色活动,小龙宫主题餐厅、龙虾湾时光小院等场地成为热门打卡点,龙虾垂钓、烧烤、野米饭、山地车等户外项目广受欢迎,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乡村旅游金名片,也带动广大村民在养殖、餐饮、旅游等岗位上增收致富。

  工坊还全力拓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线下“统购统销”保障基本销量,与5家单位长期合作,在每年小龙虾上市时节直接供货。线上与小区团购平台合作,开展生鲜与餐饮配送,全年累计卖出小龙虾27万斤。

  目前,全村共有180余户村民参与到小龙虾养殖产业中来,养殖面积从原先的10亩发展到近千亩,户均每年增收1.8万元。

  这是大桥镇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目前,全镇23家共富工坊已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并成为农户增收的发动机。

  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运营激活“美丽经济”。大桥镇组建镇、村、运营公司三方联盟,推动3A级景区村庄社会化运营,坚持错位经营、抱团发展。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农文旅融合迈出扎实步伐。

  如今,大桥镇富民惠民成效显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2024年农民人均收入超4.8万元。

  今年,随着一批新项目的落地,大桥镇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农文旅事业提质增效,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图片由南湖区大桥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