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护好母亲河
水清又生金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000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孙良 朱银燕

  共享联盟·上虞 张汉锋

  通讯员 徐峰

  日前,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一江两岸”三期核心区的五甲渡城市公园再添一地标——时光书屋,成为亲子互动、文创展览、团建活动的好去处。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渡口,从生态整治到幸福河湖创建,蜕变为市民游客热衷打卡的活力滨水空间。

  曹娥江外驿纤长,百曲清溪绕石梁。流经上虞城区的“母亲河”曹娥江承担着防洪排涝、水源保障和交通运输等使命,为沿岸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因水患和人为破坏导致河道生态系统遭殃。

  为护好一江碧水,上虞抓牢曹娥江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集中力量抓好流域治理保护,关停取缔砂石料加工企业,实施清淤疏浚、滩涂整治、生态护岸,纵深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从水岸共治到长效管理再到绿色发展,曹娥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

  近年来,上虞先后投资10.7亿元建设全长约5.6公里的曹娥江“一江两岸”景观工程,集防洪、文化、运动、生态、休闲、景观等功能于一体,在维持河道肌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原始岸线、浅滩、绿洲等江岸水土生态特色,并构筑景观绿地、园林小品、运动场地等设施,将“一江两岸”城市滨水环境打造成为生态功能、防洪排涝和城市休闲和谐共生的理想场所。

  不仅如此,上虞还对“一江两岸”38处约3.6万平方米水利管理用房进行确权,助水资源变“水资产”。今年3月,位于五甲渡城市公园的五甲渡商业街区开街,预计将实现年收益超千万元,用于反哺水利建设和管护。“依托水利工程不动产确权、产业布局、融资创新等措施,挖掘优质水资源、岸线资源,探索水生态价值向区域经济转化的新路径,让水资产不断‘生金’。”上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上虞创新实施“滨水文旅”发展战略,通过将地域人文特色有机融入水利建设,实现人文与生态、传统与现代、防洪与休闲的多维融合,助力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上虞文旅新品牌。其中,位于曹娥街道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即火,今年“五一”接待游客25.15万人次,一派江南水乡古韵与现代商业交融的盛景。

  如今,上虞“一江两岸”不仅成为城市景观标志,更加速催生“生态+”产业,“生态+总部经济”“生态+文旅”“生态+体育”产业在这里扎根生长。

  连日来,位于曹娥江畔的浙江海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青创大厦)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将面向创业人才招商,筛选优质企业入驻,助力打造‘一江两岸’总部经济。”海联新材料公司总经理陆梁告诉记者。

  目前,上虞“一江两岸”核心区已汇聚21个总部楼宇项目,其中已完工建成大楼6幢,在建大楼13幢,本年新开工大楼2幢,一幅产城人文融合的滨水“青春之城”图景已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