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嵊州,有一群一直在路上的“电力红马甲”。
为视障人士检修电力线路、排除安全隐患,帮助“点亮”出行路,公益暖流惠及更多家庭;心系困难群体,通过创新志愿活动形式,送去贴心的电力服务,助力共富;迈开双腿勤“跑腿”,勇于担当,用脚步丈量民情,为群众和企业点亮一个个“微心愿”……他们是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的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热忱的身影。
近年来,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在提供电力服务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服务,组建嵊州市“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打造“越乡光明行”文明志愿服务品牌,充满朝气的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来,通过实实在在的公益项目,传递正能量,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
点亮出行路
“盲人检查官”上岗
“如果盲道标识正确完善,我们就能清楚知道路面的情况。”不久前,在“越乡电工”志愿者的陪伴下,“盲人检查官”沈科伟在嵊州城区多条盲道上实地体验,他一边用盲杖敲击地面,一边直观评价盲道的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并和志愿者配合,对盲道破损、阻断、车辆占道等问题开展排查。
去年3月,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牵手嵊州市残联,正式开启“助残光明行”公益项目,针对嵊州上千人视障群体的现实需求,聚焦无障碍出行、安全用电、经济保障、精神富有、价值实现五个方面,通过电力赋能,帮助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形成长效机制,为视障群体送去光明和温暖。
“我们想为视障人士做一些切实、有用的事,帮助他们走出封闭、融入社会。”“助残光明行”公益项目负责人朱炜说,经过深入走访和了解,志愿者发现这些视障人士普遍面临社交局限、出行困难等问题,他们对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需求,紧紧牵动着大家的心。
善意的接力,从脚下出发。抱着积极践行公益和传递正能量的初衷,一场温暖的专项公益行动就此开启。
“越乡电工”志愿者行动起来,耗时两个月的时间,徒步350多公里,摸排盲道破损、缺失点位,并及时联合相关部门完成修复工作,目前,已累计安装修复盲道砖超过1万块。同时,志愿者还仔细排查盲道被占用、阻断、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为视障人士“点亮”出行路。
在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还发现,助盲设施的实际体验更需要使用者亲身检验,而“盲人检查官”的加入,让这趟充满人文关怀的公益之旅更加专业。为了助力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公开选拔“盲人检查官”志愿者,让他们共同参与“无障碍设施体检”“助盲光明课堂”“盲人互助培训”等活动,后续还将推出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帮助视障人士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6月,2025年绍兴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经过项目初赛、线上复赛等多轮评审选拔,《盲人检查官——助力盲人光明出行志愿服务项目》最终在17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希望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将公益志愿的暖流不断延续下去。”朱炜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越乡电工’志愿者风采,深入推进‘助残光明行’志愿服务,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奉献爱心。”
传递正能量,公益暖流惠千家
“线路改造后,再也不用担心摸到带电的破损电线了!”近日,在甘霖镇洋桥村,村民陈苗琴(化名)对上门服务的“电力红马甲”连声道谢。
这是“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开展“用电守护行”公益项目的暖心场景。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体,志愿者结合嵊州市残联净居亮居工程等形式,进行家庭表后线提质改造,保障安全用电。
当天,志愿者来到村里,为多户残疾人困难家庭检查用电线路,对老旧开关、裸露线头、松动插座等进行了改造升级,还通过加装防触电绝缘套管、漏电保护器和智能监测设备,从源头上消除用电风险和隐患,确保用户日常生活的安全便利。
“把贴心的电力服务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负责人袁少雷说,近年来,“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聚焦困难群体,开展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传递爱心,延续公益暖流。
今年7月22日,在贵门乡八宿屋村,随着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指示灯亮起,蒋丽芳(化名)家的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光伏共富行”公益项目的首户受益者。
据了解,蒋丽芳身患残疾,父母年迈,经济收入微薄,志愿者多次上门走访,详细了解她的困难和实际需求,将其纳入项目中予以帮扶,通过“光伏助残”的共富模式,联合爱心企业为她捐赠容量约10千瓦、价值约4.5万元的光伏设备。
如今,蒋丽芳家的光伏电站在白天持续工作,将太阳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万千瓦时,通过效益转换,将为这个家庭带来每年4200多元的“阳光收入”,预计可持续25年。
目前,该公益项目已经为多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并投运屋顶光伏,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还因地制宜,创新安装方式,丰富光伏电站的功能,提升安全性和实用性,后续的维护服务全部由志愿者免费提供。
“越乡电工”志愿者还联合嵊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嵊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开展“莫溺之光”公益项目,通过在岸边装设救生设备、上线“防溺水数字导图”小程序,为水乡居民的生命安全护航,并组织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学校,科普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联合嵊州市爱心义工团,开展“越曲童享”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寓教于戏、寓教于乐”,在少年儿童中普及越剧文化,协助培养更多少年越剧英才,目前,已开展活动80余场次,培训432场,受益人数达1.1万余人,培养出65名“小小越剧传承人”……近年来,“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不断拓展、创新公益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许多社会公益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电力专业特点,加强与其他社会公益力量的联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袁少雷介绍,当前,通过“用电守护行”“光伏共富行”“莫溺之光”等一系列公益项目,“越乡电工”志愿者已常态化开展帮困助弱、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活动,志愿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今年5月,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致敬春天的事业”主题活动中,“越乡电工”志愿服务协会获评“浙江省助残先进集体”,在躬行善举、践行公益之路上,这些勤恳的志愿者将不断努力和探索。
先锋志愿行 写好新时代电力“民情日记”
“桃形李风味甜,营养价值丰富,大家放心选购。”不久前,嵊州特色果品桃形李迎来采收旺季,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的党员和青年志愿者通过手机直播,开展“写好新时代‘民情日记’ 助农桃形李‘共富同行’”主题活动,义务帮助当地农户在线“吆喝”带货,助力农产品扩销增收。
“民情日记”是嵊州的基层治理“金名片”,已成为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民情日记”书写20多年,从一册册纸质“小本子”到“大数据”载体,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迭、升级。近年来,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扎实推进新时代电力“民情日记”特色实践,电力员工勤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写下一篇篇生动的“民情日记”,延续“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在崇仁镇廿八都村,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通过“量身定制”电力服务方案,在田间树立起5根电线杆,放线200余米,保障当地种植大户的灌溉用电需求,之后还跟进发布嵊州市年度村网共建“一件事”项目清单,以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在剡湖街道八何洋村,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通过民情走访,帮助村里将闲置空地改造成充电站,设置4个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桩,为村民提供便利与实惠;企业遇上用电难题,可通过“民情二维码”,便捷联系“网格电管家”帮忙优化用电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电力员工便捷“接单”,服务上门,为村社百姓和企业点亮一个又一个“微心愿”。
不久前,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还正式发布电力“民情大脑”数智平台,事件的收集、处理模式变得更加高效。接下来,还将大力推进服务前移、绿色低碳、惠民助企等电力便民服务举措,继续通过实际行动,提供更快、更精准的专业化电力服务。
奔走在城市街巷,穿越乡村农田,扎根生产一线,这群热心的嵊州“电力红马甲”,仍在继续书写温暖的公益故事。
本版图片由国网嵊州市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