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古朴书屋变身暑假乐园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00008版:亲历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梅玲玲

  怎样帮助农村孩子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今年夏天,衢州借助农家书屋破题,举办了“我在农家书屋当馆长”招募活动。

  这个图书“馆长”没有学历门槛,也不要求学富五车,其主要职责除了协助农家书屋管理员整理书籍外,还要具备陪伴孩子的热忱与责任心。此外,也要对运营农家书屋提出建议。消息一出,共吸引了返乡大学生、文化特派员、离退休干部等近300人前来报名。

  当“馆长”听起来挺有趣。报名成功后,近日,我来到龙游县横山镇志棠村农家书屋,体验当一日“馆长”。

  农家书屋,成了热门打卡点

  早上刚过8时,位于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志棠村老街上的农家书屋便敞开了大门。三三两两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书屋门口。

  踏入屋内,一阵凉爽的微风裹挟着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书屋由老木屋改造而成,上下两层透着古朴的韵味。一楼的原木书架上,各类书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从厚重的典籍到色彩斑斓的童书,内容丰富。宽大的书桌和柔软的沙发错落其间,孩子们或站或坐,有的捧着书本看得入神,有的在做暑假作业。

  “暑假里来看书的孩子比平时多了好几倍,还好有你们这些‘馆长’,否则我一个人忙不过来。”64岁村民胡菊英就住在书屋附近,日常由她管理书屋的开门、关门以及卫生打扫等工作。她说,这几天来书屋的孩子平均每天有30多个,暑期多些人手来书屋帮忙看管孩子,家长也会更放心。

  “这5本书我都看完啦,想再借几本。”12岁的严桐抱着一摞书来到柜台前。胡菊英告诉我,作为书屋的常客,这个爱读书的小姑娘每周会来借一次书。

  协助管理员整理书籍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当我拿起柜台上的5本书准备放入略显空荡的“自然科学综合类”书架时,胡菊英连忙提醒:“放错位置啦!”原来,为了便于查找,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家”,需要分门别类。

  怎么判定书目类别?望着屋内近万册藏书,我不禁疑惑。“看这个标签就行。”她指着书脊上醒目的“I”字母标签解释,“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I代表文学类。”

  来到文学类书架前,果然每本书脊上都贴着清一色的“I”字标签。我小心地将书插入空隙,却再次被叫停——原来摆放还有讲究:要按高矮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紧贴书架边缘,读者取阅时会更方便。在胡菊英指导下,经过我一番调整,书架更加整齐有序了。

  “老师布置的暑期必看书目,这个书架上都有。”此时,五年级学生徐诣涵突然压低声音,告知他的同学。我问他这个假期已经看完了多少本书时,他掰着手指算了算:“看完了4本。”他说,书屋比较有氛围,他在这里能静下心来看书或者做作业。

  活动受追捧,孩子们舍不得回家

  除了看书、做作业外,在农家书屋还能开展哪些活动?考虑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事先做了准备,邀请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老师过来教授孩子剪纸和插花。

  就在好些孩子中场休息时,前来授课的老师抱着材料抵达书屋。“小朋友们,要不要试试自己动手做好看的物件?”我问他们,“做得好,还能得到棒棒糖等奖品。”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我便引导孩子到二楼的学习培训教室。来参加活动的孩子约有30多个,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老师”呼唤声,老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这个“馆长”又成为了临时“助教”。

  “‘馆长’老师,能不能帮我拿着这4朵荷花,我来捆绑胶带纸?”刚帮边上的小女孩剪掉过长的花杆,她的同桌周欣茹又向我求助。

  我赶紧上前帮忙,眼看着花束即将成型,周欣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等下我要拍照发给妈妈看。”周欣茹告诉我,这个暑假她已经是第5次来书屋参加活动。

  “在你之前,还有文化特派员、返乡大学生来这当‘馆长’,给孩子带来了做棉花糖、夹气球、编草龙等活动,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胡菊英介绍,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能力有限,还好暑期有“馆长”,给村里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训、素质拓展等公益服务。据她所知,接下来,这里还有舞龙、制作非遗漆扇等活动。

  “在书屋这么开心,都舍不得回家了!”临近中午,周欣茹的奶奶过来接她回家吃饭,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连连感叹农家书屋真是帮了大忙——孩子有人管,作业有人辅导,还能参加各种活动,家长能安心干活哩。

  为书屋献计:实现文化生活“云共享”

  “没想到这个古村落里还藏着这样一方雅致的书屋。”漫步在志棠村,这座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功能设计的农家书屋总能让游客发出惊叹。作为“馆长”,我看到不少游客来到书屋参观。

  我发现无论是选址还是内部陈设,书屋里都透着文化融合的巧思。譬如,书屋中央天井处,几株亭亭玉立的白莲清雅脱俗。这不仅是视觉点缀,更是当地莲子产业的生动名片——志棠白莲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

  “能帮我们和荷花合个影吗?”下午在书屋,我碰到3位从金华过来的游客。接过手机给他们拍照时,我顺势介绍起志棠白莲——它是中国四大名莲之一,现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条涵盖赏莲、采莲蓬、剥莲子及酿制莲子酒的完整产业链。天井右侧是巧妙改造的10平方米助农直播间,一年来,已助农销售莲子等农产品超40万元。

  书屋二楼除了学习培训教室,还有微型农耕博物馆,里面有村民捐赠的犁耙、水车等。胡菊英说,这里是研学团队的热门驿站。走出书屋,游客们看到门廊摆放着活动展架,从6月底到9月中旬,当地的摄影协会每半个月在书屋开展一次公益摄影服务活动。前来的摄影师不仅免费帮人摄影,还能额外“开小灶”,传授构图技巧。游客们不禁连连赞叹,“没想到农村书屋的功能这么多!”

  一天“馆长”当下来,我发现志棠村农家书屋挺受欢迎,它借助开展活动、有机融合地方文化等要素,吸引了不少人。

  这些场景也促使我思考:如何能让农家书屋进一步“活”起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农村书屋可以新增有声阅读模式,通过扫码看书、听书等形式,村民可随时随地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实现文化生活“云”共享……

  我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并提交给了横山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活动结束后,他们会梳理“馆长”的反馈意见,推进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该项活动,我们希望既能有效发挥农家书屋乡村阅读阵地的作用,也能帮助群众解决丰富孩子暑假生活等实际问题。”衢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推进数字赋能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农家书屋对群众的吸引力,不断把这项活动做得更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