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以底线思维做好精细治理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00007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何跃军

  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关乎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频发的充电火灾事故以触目惊心的方式警示我们:充电安全已成为群众急难愁盼的急迫现实问题,需要以底线思维做好精细治理。

  充电安全事故所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反映了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与新型城市安全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精细化治理是破解充电安全难题的关键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制度保障+技术手段+硬件建设”的完备体系。

  制度保障方面,宁波充电安全的“小快灵”立法模式具有示范价值。这种立法创新既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又避免了法规“沉睡”的尴尬;技术手段方面,高等级技术赋能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宁波打造智能物联监管平台等技术应用,不仅增强了执法效果,更重构了风险防控的时间轴——将治理关口前移至火灾发生前。

  硬件建设方面,采取渐进式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采用需求导向的精准选址机制,3年建设3万个充电站,确保资源投放与风险分布相匹配。在功能设计上,强化防火隔离、智能断电等安全性能,提升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这种硬件建设思路既满足了基本充电需求,又构建了物理层面的安全屏障。

  宁波实践揭示了现代化城市风险防控体系的转型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在治理逻辑层面,实现了从事后响应到前瞻干预的范式转换,通过预防性治理机制将风险消解于萌芽状态;其次,在治理技术层面,完成了从人工巡查向智能研判的体系重构,为破解充电安全领域的监管失灵提供了技术方案;最后,在治理效能层面,达成了从运动式治理到法治化建设的质变飞跃,通过长效机制保障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这种治理范式,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对于破解超大城市复杂治理难题具有示范价值。

  (作者系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