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郁馨怡
共享联盟·秀洲 史意
上午9时许,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红联村冻兴牧业所属的东兴奶牛场里已经热闹起来。几名上海游客带着孩子给奶牛喂草,笑声混着牛哞声,成了这个小村庄最动听的晨曲。
“现在站在牛舍门口,闻到的是发酵饲料的酸香味,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呛人的氨臭味了。”嘉兴冻兴牧业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屠观良说,去年国庆假期,他的远房亲戚来村里住了几天,对方愣是不信这里藏着一个养着730多头奶牛的牧场。
但在3年前,可不是这么回事。嘉兴东兴奶牛场成立于1999年,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栏饲养模式逐渐“掉队”:自然通风的牛舍异味弥漫,污染治理水平低下,成了周边村民的“心头堵”。村民杨连新就住在奶牛场附近,以前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
刮骨,才能疗毒。冻兴牧业负责人顾冻兴深刻意识到,单一的养殖模式难以跟上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步伐,转型迫在眉睫。2023年,冻兴牧业下定决心,在禾城农商银行的嘉兴市首笔“活体抵押贷款”支持下,砸下1.5亿元启动改造。
一年间,58亩智慧牧场拔地而起:3.6万平方米建筑群里,高标准牛舍配备着荷兰进口的温湿度控制系统,饲料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能精准配比青贮料,就连牛粪处理都有了“专属通道”——通过封闭式管道直送有机肥加工中心。最让村民啧啧称奇的是“减臭魔法”,奶牛场安装了封闭式奶牛舍臭气减排系统,用植物液洗涤等技术使臭气物质排放减少70%。
治污里也有“生财道”。奶牛场投资2500万元配套建设的有机肥加工、污水处理、臭气治理三大治污中心,每年能“吃”掉周边250户农户的1.6万吨玉米、水稻秸秆,转化成奶牛饲料;产出的3000吨有机肥,除了铺垫牛床,还供应给周边农户种水果。“养殖—种植—再养殖”的循环既消化了农业废弃物,又肥沃了土地。
新牛舍还藏着不少“黑科技”:喷淋降温AI识别,只有牛靠近时才喷水,节水率达15%;屋顶1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日均发电1.6万度,一年能省30%电费;机械预热系统制备热水,年省燃料电费15万元。“新牧场全部启用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较整治前翻一番。”顾冻兴介绍。
这头“牛”的能量还在跨界生长。2023年5月开工的“牛花花小镇”,把奶牛元素玩出了新花样:孩子们可以通过展板了解奶牛养殖的知识、常识;给小牛犊喂奶、喂饲草;还可以骑在牛背上当一回“小牛仔”。去年国庆假期推出的多村景点旅游套票,直接为红联村带来超10万游客,就连距离奶牛场5公里左右的小地方酒家,节假日的顾客也翻了几番。红联村党委副书记朱名洋说得实在:“环境是农文旅的根,把根扎深了,流量才能变成可持续的收益。”
这条绿色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在距离秀洲区400多公里的丽水龙泉市锦溪镇下锦村,冻兴牧业的“山海协作”奶牛托管项目已累计输送450头优质牛犊,还带动当地种植黑麦草、玉米发展饲料产业,助力共富。
近年来,秀洲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