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一轴如缀连瀫岸 瀫水潮涌兴龙游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00010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现下的衢州市龙游县,草木葳蕤,万物勃发。在浙西大地的锦绣版图上,一条纵贯全域的发展轴恰似银线穿珠,将“强城、兴村、融合”的愿景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纵贯龙游县的发展轴,经纬交织处,蕴含着全域共兴的点睛密码。

  今年以来,龙游县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紧扣“强城、兴村、融合”三大主线,坚持以建强“发展轴”不断缩小“三大差距”,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龙游瀫”产城融合发展轴、湖镇和溪口两个中心镇、团石村等四个重点村片区组团跻身省级名单;龙游成功入选全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托育教育一体化试点、综合高中试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县、首批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地区名单……

  从产城协同的“强城引擎”到片区组团的“兴村画卷”,再到要素流动的“融合图景”,龙游正丰富着县城—中心镇—重点村的共富网络,让关键支点更坚实、毛细血管更畅通,最终打通城乡融合的“任督”二脉,让高质量发展的红利顺着瀫水,流进每个角落。

强城筑基:

产业集聚挺起发展脊梁

  当下的龙游大地,发展热潮与气温同频攀升。在龙游瀫智慧产业园的施工现场,机械臂挥舞与施工人员的汗水交织成奋进乐章——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的幕墙折射着科技光芒,浙江建设技师学院龙游校区的教学楼已全面竣工。这个肩负“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使命的创新发展核心引擎,正以冲刺姿态,为龙游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再过一个月,这里就将成为产学研用的‘超级接口’。”龙游瀫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指着眼前连片的建筑群介绍,“9月投用后,将充分整合学校的人才、技术、学科优势,聚焦生态工业研究,助力碳基纸基新材料、精密数控等产业转型升级,让‘实验室创新’直接变‘车间产值’。”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根基稳。龙游以“五链”融合为抓手,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力量补链强链,既做强特种纸等传统产业的“老树新枝”,也培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幼苗成林”,更助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破题起势,让产业结构在协同中持续优化。通过“一企一策”梳理制造业增量、减量、升规潜力和基地型企业“4张清单”,精准做好分析服务与运行调度。今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已达203.55亿元,同比增长4.3%,为全年目标冲刺筑牢了根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聚力建强龙游瀫智慧谷的同时,龙游加快推进开发区扩容提质,一批产业、科创、物流等高能级平台正崛起为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浙西南大宗物资进口仓配交易中心等一批生产性功能配套设施已经建成投用。”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园区已形成“招才引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闭环,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91.2%,印证了平台的磁聚力。

  产城融合与城乡联动协同发力,让发展成果的“花朵”开遍全域。龙游深化历史文化街区、绿色生态城区、石窟旅游度假区融合赋能,同时以省级中心镇建设为支点,构建“一镇一策”差异化格局:湖镇镇紧扣“在湖镇看到生态工业”定位、溪口镇围绕“在溪口看见乡创中国”目标,朝着“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辐射带动有力”迈进。这种“县城提质+乡镇崛起”的联动,既分流县城发展压力,又激活乡村资源,让产业链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形成“县城引领、乡镇支撑、城乡互补”的全域协同格局。

  当产业的筋骨与城市的血肉深度交融,龙游高质量发展的肌理便愈发清晰。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到园区里的创新火花,从县城的日新月异到乡村的活力涌动,龙游正以产业集聚为引擎,在发展轴的蓝图上,刻下“强城筑基”的鲜活注脚。

兴村固本:片区组团激活乡村价值

  清晨的阳光洒在“鱼跃龙门”共富工坊的陆基循环水池上,富氢智能系统悄然调节着水质,清水中鱼群穿梭,藏着村民的新盼头。依托共富工坊与浙江农林大学、省市农科院等共建的“新农民培训矩阵”,3000余人次学到了智慧养殖技术,135名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带动千余户农户转型生态养殖,“一条鱼”游出了新天地。

  不只是白坂村的鱼塘里跃动着新活力。湖镇镇地圩村通过“国资+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和国资搭台、企业出技术、农户管场地,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共富渔业”从园区走向寻常百姓家。更有在读的非洲硕士留学生来到龙游溪流性鱼类繁养共富创业基地,把中国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带回非洲。

  “一条鱼”的效益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正是龙游县“一域一业一招鲜”版图上,“三链百坊”共富模式结出的鲜活果实。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龙游县开展“共富工坊链式提升”行动,创新打造“三链百坊”共富模式,以“组织链”为纽带,用“服务链”激活“产业链”,将分散的农户、产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通过组织力重塑、利益共享和人才赋能,激活乡村共富“一池春水”。

  而这股活力的持续涌动,更得益于“固轴强基 双轴联动”工程的深层赋能。干部队伍的“火车头效应”推动政策落地,组织体系的“立交桥功能”促进资源整合,人才资源的“永动机能量”激活创新活力,三者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上深度耦合,成为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以此为“助推器”,全县全面启动18个片区组团建设,团石村瀫水诗画、张家埠村渔跃凤翔、寺后村鱼跃龙门、沐尘村畲乡薏谷4大重点片区的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如同被发展轴串联的明珠,在产业链、文化链、生态链的交织中绽放光彩。这些片区的发展,始终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龙游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擦亮生态底色,让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更坚持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强化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乡村百姓在生态保护中收获富裕。

  同时,为让片区组团发展既有“框架”更有“实效”,龙游聚焦乡村组团发展梳理形成涉及产业培育、资源盘活、文旅共富等35项“攻坚榜单”,通过“主动请缨+单位推荐+组织点将”,选派89名来自农业、林水、文旅等部门专业干部,通过资源下沉、项目整合、产业联动,以点带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在片区组团的滋养下,特色产业根系愈扎愈深。龙游推动黄茶、中草药、清水鱼等“土特产”全链升级,富氢清水鱼入选浙江“土特产”新品榜,龙游乌猪、三花陈皮跻身省级名优名单。借着龙游黄茶茶商大会等平台,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好物走出大山,既鼓了农户腰包,也让每个片区的特色标识愈发鲜明。

  青年力量的注入则让乡村焕发新生机。全县加快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联动农创客共富基地形成协同平台,今年已培育“新农人”3244人、“浙农英才”领军人才1人、“南孔精英”人才3人。在沐尘村畲乡薏谷片区,返乡青年带来的电商直播技术,让畲族村寨的薏米成了网红产品,生动印证了“人才聚则乡村兴”的道理。

  龙游以“片区为骨、产业为血、人才为魂”的发展肌理,让乡村价值在协同共进中持续绽放。当“共富渔业”的涟漪与片区振兴的浪潮相互激荡,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浙西大地徐徐展开。

融合协同:城乡一体破解发展壁垒

  日前,东华街道横路祝村58岁的低保户何某因患鼻咽恶性肿瘤,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负一笔数额不菲的医药费,龙游县精准智服系统通过大数据自动预警,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后发放救助款6870元。这份“未呼先应”的温暖,恰是龙游发展轴上融合协同的生动写照——从县城数据中枢到镇村服务末梢,一条贯通城乡的保障链悄然织就。

  “绿灯标识服务落地,黄灯提示覆盖缺口,红灯预警对象遗漏”,是这套系统的“智慧密码”。“从‘群众点单’到‘政府派单’,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靠的是跨部门协同的‘金钥匙’。”龙游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工作组负责人周坤介绍,通过打通数据壁垒,系统已发出1237条预警,均实现一周内闭环处置,构筑起城乡普惠的“智慧防线”。

  今年以来,龙游县持之以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工作,将其作为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牵引性抓手。聚焦“最困难那群人”“最短那块板"和“最后一公里”,形成了“集约化布局、标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整体思路,紧盯“7+4”十一个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编制《龙游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梳理形成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领域资源布局体系建设方案,努力融合城乡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共同富裕。

  另一边,城乡的街头巷尾处处涌动着温情与善意。阳光社区“走心驿站”24小时热线守护未成年人心灵,河西街社区“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备好冬茶夏饮,归仁社区“小哥之家”解决骑手充电歇脚难题,大街乡“孝老驿站”用陪伴驱散孤独,文化礼堂里村民成主角、文化特派员助添彩,流动“幸福夜集”将文明课堂搬进街巷……这些扎根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沿着发展轴星罗棋布,让惠民服务触手可及的同时有了更暖的温度。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活水,正不断浇灌出龙游共同富裕的新图景。上半年,沿着“县城引领、中心镇支撑、重点村联动”的路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6.5%,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6%。城乡双向畅通的活力不断涌流,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站在浙西大地的发展坐标上,龙游的这条全域发展轴,早已突破地理空间。它一头连着县域内的资源整合,一头通向长三角的协同发展,随着产业升级的脉动、乡村振兴的步伐、民生改善的节奏,它正不断延伸内涵、丰富形态,成为动态进化的共富生态系统。当瀫水的清波映照产城融合的新貌,当乡村的晨雾晕染片区振兴的画卷,当城乡的灯火交织成民生幸福的图景,龙游正以发展轴为笔,在共同富裕的答卷上持续书写着 “强城、兴村、融合”的精彩篇章,让每一步前行都印刻着城乡共进的足迹,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龙游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