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日报

山居虞南,绿水青山奔共富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00004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诗画曹娥江,山水风光长。集千年传承与现代发展于一身的绍兴市上虞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以创新体制机制与生态保护为核心,推动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探索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一座“青春之城”,朝着“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方向绘新景。

  其中,以岭南乡、陈溪乡、下管镇和丁宅乡为广阔腹地的虞南山区,以青山为针、绿水为线,绣得一方流光织锦。这里正是上虞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广袤山水、化为生动实践的场所。

  虞南山区“三乡一镇”地缘相邻、产业相似、资源互惠,上虞区委、区政府突破单点思维,以改革的视野布局片区化发展工作,高规格成立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中心紧紧围绕上虞“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制定出台《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挖掘绿色资源价值,构建绿色共富产业链及创新共富机制,全力推动整个虞南片区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环抱中,一场“金山银山”之变悄然展开。

  ■ 孙良 徐杭惠 楼丽君

  抱团片区化

  同下“一盘棋”

  “覆卮兴尽谢公去,惹得来人效谪仙。”站在覆卮山眺望,虞南山区风光秀丽、人文荟萃、资源富集,是一方“世外桃源”。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牢记破题发展的使命,探索建立“三乡一镇”会商制度及辐射丰惠、章镇的“一盘棋”推进体制机制,从品牌塑造、项目推进、机制建设等入手,围绕“长三角都市后花园和自驾游目的地、旅居目的地、研学目的地”目标定位,以覆卮山景区为核心,下管溪、隐潭溪为重要纽带,推动“三乡一镇”与丰惠镇、章镇镇及区级有关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虞南山区“一区、一带、五片、十二景”大景区发展空间格局,推动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

  “通过全面系统规划乡村运营、项目招引、活动策划及产业融合等关键工作,推动虞南片区化、景区化、品牌化发展。”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理念一变天地宽。岭南乡网红民宿项目原野山居拟投资4000万元,陈溪乡竹隐星空天文研学项目拟投资8000万元,丁宅乡洲际酒店项目投资4亿元……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成立以来,站高谋远,下好项目谋划“一盘棋”,已助推引进千万级以上项目6个。

  片区化“抱团”,实现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提升”。眼下,总投资2.15亿元的绍兴虞南绿色精品农业科创产业园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聚焦虞南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丁宅乡四季仙果产业园、岭南乡梯田生态产业园、陈溪乡林下经济示范产业园、下管镇农业培育产业园和下管“三宝”产业园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助推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11大行动计划正有序展开,包括创客虞南、文化赋能、共富联盟、文旅出彩等计划。“通过11大行动计划,做优‘山居虞南’IP,进一步打响虞南知名度,助力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覆卮山景区打造“花田盛宴+萌宠IP+古村潮店”复合场景,小红书笔记互动量超12万次;竹隐陈溪景区推出定制研学,打造长三角露营热门地;浙东小九寨串联雪花潭等周边资源,日均接待能力提升至2000人次,带动餐饮消费增长30%;卡丁车公园联动水上乐园营造嬉水氛围。

  激活内生力

  打造“共富带”

  绿水青山的价值,还在于因地制宜的“内生觉醒”,探索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将虞南山区统起来,更要让虞南山区富起来。今年以来,虞南片区深入开展区内“山海协作”,系统性增强南北共富内生动力,包括牵头深化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盖北镇的“南北合作”,创新开展“三乡一镇”与丰惠镇、章镇镇的“南南合作”。如早田农业负责人朱华杰与盖北镇“幸福里”商圈商超主理人李千千签订了果蔬定向收购配送协议,由早田农业负责向农户收购果蔬,对方负责销售,合力确保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如果说“山海协作”开出虞南山区共富新通途,那么“共富工坊”正成为乡村产业的“孵化器”。

  “仙果小镇”丁宅乡将滨水营地、桃溪谷景区等10多个农文旅业态串珠成链,打造“夏溪畔”共富工坊。作为今年省级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之一,“夏溪畔”共富工坊为村级集体年经营性增收近200万元,惠及1500多名村民,每人年均增收2万余元。在陈溪乡太平山村,黄精“共富工坊”创新开发了黄精酒、黄精茶等衍生品,还打开了杭州、上海等市场。去年,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8万元,黄精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

  目前,虞南片区已打造46个共富工坊,推出一批共富场景、共富市集。如创新“油菜花季+共富大集”模式,带动农特产销售额30万元;举办“人才入乡赏花跑”活动,吸引800余青年人才、创客参与;联动腾讯《桃源深处有人家》打造手游现实版体验地;开通“虞南青春专线”,累计发车45班次,输送游客1300余人次等。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虞南山区打造林下经济产业,推动黄精、三叶青、浙贝母、白芨等中草药种植,做大做强林下“聚宝盆”,打造虞南片区“共富林”。

  陈溪乡、下管镇、丁宅乡等地纷纷建立基地,构建精品示范园、种植区、加工区、研学区、康养区组成的“一园四区”总体布局。如太平山村依托“一园四区”布局,打造种植、加工、研学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共富动能。

  “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不仅要留住青山,还要引来青年。”优生态焕发新生机,吸引青年回乡创业。位于虞南片区的农创智谷是上虞打造的集创客孵化、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孵化平台,吸引了10多个农创客(团队)入驻,引入食用玫瑰智能化栽培、森焱凤梨智慧农业等项目,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

  融合农文旅

  开发“全域游”

  在“浙”里,感受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模式。下管镇设立暑期耕读文化研学基地,结合五经牌坊、千年古道、百年老街、五经家风馆等自有历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出一条融合乡村文化和教育实践的精品研学路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虞南片区全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引进星空露营、山野咖啡、赛车竞速、研学旅游等文旅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并联动东澄村、覆卮村、青山村、丁宅村、东里村等形成组团发展。绿水青山带火了乡村游,引来了游客,也带富了村民。

  覆卮山景区聚焦打造“百万级核心大景区”建设目标,村口包子铺、姑娘们的便利店、攒够一块钱就来、梯田咖蛋等入驻景区的新业态引得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3.5万人次,创下历史之最,年度景区网络曝光量增长320%。社会投资超200万元的管溪里·村咖顺利开业,单日营业额突破万元,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几年前,青年梁哲锋返乡回到岭南乡覆卮山脚下运营“三个月亮”主题村落,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这些年,一个个青年创客从城市返乡来到虞南山区创业工作,把一个个小山村盘活,也成为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在2025长三角(上虞)户外休闲旅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上虞区发布了山居虞南“春赏花、夏嬉水、秋登高、冬寻味”四季系列活动,启动“映山红集”“桃花集”“油菜花集”“樱花集”等子活动,串联起虞南片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让游客在四季流转中感受虞南魅力,解锁“乡村文旅+共富”的N种可能。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8亿元。

  此外,上虞区还将投资3.85亿元建设长三角后花园文旅融合提升项目,对覆卮山景区、雪花潭景区、四季仙果景区、“云上芦山”映山红观赏基地、管溪-隐潭溪沿线景观、阳明文化拓展基地等景区以及周边配套进行改造提升,深度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农文旅融合,将虞山舜水深度嵌入长三角文旅发展大格局。

  如今的虞南山区,“生态+文旅”发展效能持续释放,正描绘一幅全域旅游新图:围绕“岭南居、陈溪养、下管文、丁宅嗨”的总体规划,以点串线、以线促面,全力打造以覆卮山景区为引领,下管溪和隐潭溪为纽带,管溪寻趣、太平仙隐、许岙寻迹等12个景点为节点的特色旅游路线,推动形成虞南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流量向留量的成功转化。

  “悠然南山”的文旅愿景正照进现实。

  本版图片由上虞区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