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肺结节疑云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12版:养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晓风

九月初的一个清晨,我意外接到体检中心的电话,告知我的肺结节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尽快复查。放下电话,我心头不由一沉。先生听闻,面色也随之凝重——难道肺癌找上门来了?

我仍抱着一丝侥幸:如今查出肺结节的人不在少数,我的运气不会这么差吧?先生说:“这事可不能大意。”他翻出我去年的体检报告,发现那时结节已有3—6mm。我立刻电话咨询一名从医的同学,得知肺结节若超过7mm便需重视,通常建议手术,且需做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才能确定良恶。做手术,那全家的生活节奏岂不要乱套了吗?当夜我又向一个动过肺部手术的同学讨教,越听心里越发毛。

第二天,我在丈夫的陪同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通大附院。严煜医生看出我们的紧张,宽慰道:“先别自己吓自己。现在很多人一听说肺结节就恐慌,加上网络上的片面宣传,总以为肺结节就像定时炸弹,迟早会变成肺癌,非得尽快手术,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从案头取出一份国际医学期刊,告诉我们有研究显示,肺结节中恶性的比例仅占5%。

严医生从电脑系统中调出我近五年体检的肺部影像,逐一比对,耐心讲解:“你看,这个结节五年前就已经存在。”最终结论是,五年来结节形态、大小与质量均无明显变化,暂时不需要手术。“你们可以放心了。”他说,“还有一个微小结节,基本判断是炎症。开些药给你,三个月后再来复查。”

心中巨石终于落地,我们趁势请教:“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有肺结节?”严医生解释,并非肺结节变多,而是影像技术日益进步,以往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如今已清晰可辨。

回家后,我们特意查询了严煜医生的资料,才知道他是通大附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多个医学会职务,从医以来成绩斐然,实为业界翘楚。尽管他现在已年届七旬,却仍活跃于体检门诊,并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持续发表学术论文。案头那叠中外文医学杂志,是他专业追求的日常见证。

真没想到,一个大专家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求诊者如此耐心亲切。严煜医生用专业与从容化解了我们的焦虑,也让我们目睹了医者仁心。

回家的路上,秋风送爽,马路两边的行道树绿荫如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