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满池清韵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12版:养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勇军

我家住在河岸边,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回来,我便会在河畔一个人静立片刻。觉得这条河在这个时节,才显出它最动人的风姿——半河荷花,亭亭而立,荷叶如盖,层层叠叠铺展在水面上,荷花绽放,红的如霞、白的似雪,风过处,清香浮动,仿佛天地间都浸润在一种清冽的诗意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诗句蓦然浮上心头。眼前这景致,虽不及西湖浩渺,却也自有其清幽之致。荷叶如碧玉盘托着晶莹的露珠,微风拂过,露珠滚落,叮咚入水,宛如清廉之心,不受尘染。我凝望着这满池清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共鸣。

荷花,自古便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正是我们人民警察应有的品格吗?我们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同荷花生于淤泥,却不能为淤泥所染。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正是我们日日警醒的信条。

风又起,荷叶翻卷,如碧波荡漾。一茎白荷在红莲丛中格外醒目,素净如雪,不争不抢,却自有其风骨。这让我想起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是因风,也是因舟行水上,扰动了它的静谧。身为人民警察,何尝不是那“动莲”之人?我们穿梭于晨曦暮色、市井街巷,出入于行业场所、案发现场,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难免被世俗之“风”所扰。但只要心中有定,如莲之“中通外直”,便不惧风浪、不惑于利。

正午时分,骄阳似火,荷花在烈日下依旧挺立,花叶虽有些卷边,却不萎靡。一名前辈曾对我说过:“干我们这行,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心累。但只要初心不改,再难的案子也能破,再复杂的局面也能理清。”是啊,清廉不是一时之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就像这荷花,从初夏到深秋,始终如一地绽放,不因无人欣赏而凋零,不因风雨侵袭而退缩。

傍晚,我再次踱步河畔。夕阳西下,余晖洒落,水面泛起金光,荷花仿佛披上了一层霞衣。河岸传来孩童的嬉笑声,几个孩子蹲在岸边,拿着网兜在荷叶间捞鱼捞虾,爷爷奶奶们则在岸边聊聊天、扭扭腰、跳跳舞。这安宁祥和的景象,不正是人民警察日夜守护的成果吗?我们打击犯罪、调解纠纷、巡逻防控,为的不就是这寻常巷陌的烟火安宁吗?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的这句诗在此刻显得恰到好处。荷花的美在于它的自然与真实,不矫饰、不媚俗。而人民警察的美也在于这份真实——对群众的真诚、对法律的敬畏、对职责的忠诚。我们不必刻意标榜,只需如荷花般静静生长,清香自远。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荷塘上。蛙声四起,虫鸣唧唧,荷香更浓,花叶上似有点点微光。这光不耀眼,却坚定;不张扬,却有力。它象征着一种承诺——对公平正义的承诺,对清正廉洁的承诺。

风又起,荷香愈浓。身后是满池清莲,眼前是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