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锋
农历七月旧时民间认为是“鬼月”,老百姓极为重视“七月半”,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儒家称“孝亲节”,是儒释道三家共同的节日。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民俗活动谓之“斋孤”。
“斋孤”中的斋是动词,有布施、超度的意思,而“孤”即“孤魂野鬼”,指死后无人祭祀、无可依靠的鬼魂,包括阵亡将士、刑狱冤魂等等。现在提到“斋孤”,大部分人有些陌生,浙江、福建的一些地区还挺盛行,省内苏州、无锡、泰州、扬州、淮安,还有南通地区如皋、海安、如东、通州等地也有零星存续,只是式微,唯海安还好,前几年媒体还有报道。
南通大部分地区“七月半”祭祖,南通城里及周边七月十四祭祖;沙地人家不知何故不过“七月半”,自然也不祭祖的。“七月半”祭祖各地大同小异,与除夕、清明、十月朝、过冬差不多,只是有些地区要多供一份“扁食”,故如东本场一般日子不包扁食,沙地则是来客包扁食。听老人说旧时,七月半中元节,如东的掘港、马塘、丰利、岔河、栟茶等地还有祭奠活动,镇上的商会牵头在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做水陆道场,放焰口,超度孤魂野鬼,谓之“斋孤”,并演《目连救母》戏,还有舞狮、跳马夫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点放河灯。后来大规模的“斋孤”活动逐步消失,简化为个人到河边、道旁、三岔路口烧纸焚化“金银锭”。
斋孤在南通各地时间上各有差异,大部分是在七月十四晚上,古语云,十四斋孤,十五祭祖。掘港地区是十五晚上斋孤,如皋一些地区是整个七月都可以斋孤,海安一些地区是七月三十晚上斋孤。古人认为农历七月初一是“开鬼门”的日子。这天,从地府出来的游魂野鬼足足饿了一年,都急不可耐地来到人间,希望可以大吃大喝一番。鬼门关开放后,老百姓会在家门口或街上进行隆重的祭鬼仪式,有的大户人家还专门请僧道念经、放焰口,超度鬼魂,表示对那些没有子孙后代、平时无人祭祀的饿鬼进行施舍。这一风俗后来演变成有些地区在七月某天举行“斋孤”活动,十四、十五、三十,甚至是整个七月都可以。放在三十斋孤的还有个说法,七月的最后一天,阴间鬼神就要进“关”了,人们便在七月三十斋孤。还有一种说法是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这一天是“地藏节”,是为纪念地藏王而立。江淮地区还有种说法是为纪念张士诚。
我们小的时候已罕见有人家斋孤,祖父却保持这一传统,七月十五夜里,他都会到家附近的烟墩桥尾去。那年七月半的夜晚有些萧瑟,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祖父在烟墩桥畔燃起一堆斋孤的火焰,火光映在河面上,映红了他饱经沧桑的脸。
火焰熄灭了,祖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