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续写那一抹靛蓝色的传奇

日期:09-21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海峰

在启东,将“靛蓝”诠释到极致的是蓝印花布。

迈进黄浦江路上的启东市蓝印花布艺术馆,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条幽深的时空隧道。绘着沙池民居的背景墙旁,次第悬挂着一幅幅蓝白分明、花色各异的硕大的蓝印花布。第一眼,你便惊诧于它们的美。

与吕四渔号、评弹北调、黑白木刻一样,早在2006年就已跻身全国首批非遗名录的蓝印花布,是沙地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如果你感觉意犹未尽,请你移步到另一间展厅。这里,蓝印花布制成的衣服、斗笠、被子、床罩,琳琅满目。蓝与白的世界里,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状元及第,各种传统色彩浓郁的图案包裹着美好的祝福与祈愿,呼之欲出。

一件件带着沙池人质朴审美的生活用品,如今已悄然蜕变为陈列柜里精美的艺术品。这里收藏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的三百多件蓝印花布展品,这里也收藏了几代人的回忆。

在启东市蓝印花布艺术馆,你一定不能错过的另一道风景,是一个叫郁弘晋的95后年轻人。这个健谈且总爱笑得一脸阳光的大男孩,如今的身份是吴元新大师的关门弟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

三年前刚考进博物馆的郁弘晋,是一名讲解员。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份足以安居乐业的薪水,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或许不够精彩,却也岁月静好。然而不经意间,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素来醉心于工艺美术史的他,对蓝印花布的兴趣与热忱,明明白白、不加掩饰地写在脸上。这一点自然没能逃过吴元新的眼睛。一直想在启东找寻一名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的吴元新,心里有了主意。

吴元新与郁弘晋的师徒关系就这样一拍即合。郁弘晋或许不曾发觉,自己的人生走向从这一刻起发生了微妙的更改。从此,那一抹美丽的靛蓝浸润了郁弘晋生活的全部。整整三个月,每天12小时,从沙地历史文化,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表现手法,吴大师倾囊相授,而他则学得如醉如痴。吴元新的女儿女婿也都成了郁弘晋的老师。

许是对艺术的敏锐感悟力,在郁弘晋眼里,印染技艺的每一步都诗意葱茏。而每一道工序,他都愿意让它充满仪式感。

先是画样。在凉意渐浓的深秋,适宜画一束空谷幽兰。刻版,用的是牛皮纸,上一层铜油,眼里所见的美便完成了定格。调浆,用的是石灰粉和黄豆粉,用于盛浆的是一只青花瓷碗。他说,蓝印花布是“布上青花”,用青花瓷调浆,再合适不过。

然后,在一块垫着刻花版的白布上,用刷帚将防染浆涂抹均匀。将布烘干,白布上就留下了清晰的图案。几笔写意的兰草,瞬间让一块白布有了生命。

最神奇的是染色。将白布浸入染缸少时,取出时,白布成了绿色。这绿色又是渐变的,呈现出深浅不一的丰富层次。将布晾挂,不一会儿,绿色渐渐转浓,最终变成了靛蓝。清水漂洗时,郁弘晋说,你看,兰花好像是在水中盛开了。果不其然,眼中有美,自然处处成诗。他把清洗后的布轻轻吹干,白色兰花的印痕更加清晰。像峰回路转,水落石出。淡淡的蓝草香,隐约可闻。

郁弘晋笑言,有时候,一件蓝印花布作品最终的呈现有点像开盲盒:浆、布、天气都会成为影响作品成色的因素。每年春夏相交、秋冬相交之季,是印染蓝印花布的最佳时节。他小心翼翼地把清洗吹干的蓝印花布一幅幅晾挂起来,避免阳光直晒的蓝印花布,可以一百年不褪色。

他似乎永远灵感勃发,永远有鲜活蓬勃的创作冲动。他觉得,蓝印花布驾轻就熟的传统题材中固然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却多少与现代审美出现了疏离和脱节。他便大胆创新,为传统技艺注入时尚之热烈。

圆陀灯塔,加入月亮、海鸥等元素,简单的意象勾勒出江委海端的鲜明地域特色。

一幅以消防为主题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灾难的警醒,更点燃人们对逆行英雄的深深敬意。

郁弘晋的巧思不仅转化为蓝印花布作品题材的耳目一新,还有载体上的推陈出新:挂轴、丝巾、小玩偶,以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打头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他说,他想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喜爱蓝印花布,他要让这束之高阁的“不朽”里注入新的生命,让它鲜活起来,灵动起来。

《蓝韵·三重奏》是他自己比较偏爱的原创挂轴作品。由三幅挂轴组成的《三重奏》,生动描摹了鱼戏莲叶间的盎然诗境。小荷初露、映日荷花、残荷满塘所呈现的时令更迭,呼应小鱼渐渐成长的生命喜悦,于清新的诗意之外,又传递出一段深沉的哲思。这件由他设计并主创的作品荣获2024“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这些年,郁弘晋在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从第八届“苏艺杯”工艺美术大赛金奖,到省级、南通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与其说他想借此证明自身的价值,倒毋宁说,他更渴望实现的是蓝印花布这门艺术为更多的人悦纳。

对于蓝印花布的热爱与痴迷,郁弘晋从未宣之于口。然而在与他的聊天中,你能察觉出,这份爱是确凿的,并且无处不在。郁弘晋说,偌大的蓝印花布艺术馆,若非节会或参观,平时来客寥寥。他有时坐在深秋午后的阳光里,设计一个图案一件文创小品,时光清寂,他乐此不疲。

郁弘晋说,与时光之清寂相映的,其实是蓝印花布艺术自身的寂寞。他说,前两年,蓝印花布艺术馆成立之初,外表看着富丽堂皇,然而真正的举步维艰,却鲜有人知晓。当说起师父吴元新当年的一腔孤勇,他既感且佩,若没有师父曾经的执着,今天的他也断不会与蓝印花布缔结如此深厚的缘分。

当然,他也很享受那些宾客盈门的日子。他喜欢向人们讲述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喜欢向充满好奇的人们演示蓝印花布的印染过程。尤其是当孩子们围着他,盛满好奇的眼神总让他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会耐心地教孩子们去体验每一道印染工序,分享他们叽叽喳喳的快乐。

与繁复的蓝印花布印染工艺比起来,孩子们体验的工序自然要简单得多。然而,古老的蓝印花布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了他们年轻的记忆。郁弘晋相信,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将这抹美丽的靛蓝渲染得更持久、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