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长沙镇滨海村是我市一个典型的渔业村,位于洋口大道东侧,北倚海堤河,拥有14万多亩滩涂,以文蛤、紫菜养殖为主,畅销福建、浙江等地,年产值约3500万元。
让人刮目相看的是,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结果前不久揭晓,此前看似寂寂无闻的滨海村脱颖而出、跻身其间。这份国家级荣誉不仅是一座小村庄的“华丽蝶变”,更展示出滨海村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毋庸置疑,“靠海吃海”。打渔是村民世代传承的生计和活路。
“我们的创作团队深挖渔村文化基因,以‘一墙一故事’的创作方式,为当地赓续传统、留住乡愁。”成嘉钰向记者介绍,“‘青绘乡村’设计实践团队深入走访村史馆、老渔民家庭,了解渔村变迁史,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挖掘出‘渔船归港’‘滩涂拾贝’‘紫菜晾晒’等特色劳动场景,结合当地非遗‘沙地号子’的劳动韵律,设计出《绿网轻扬》《暮滩伴舟》《海底生灵》《滩涂珍奇》四大主题墙绘。”
你看,在村主干道的建筑物墙面上,年轻学生们以青蓝色渐变打底,巧妙运用渔船剪影与翻飞浪花的交织,让渔民拉网、孩童戏浪的动态画面跃然于墙。团队成员还巧妙融入现代3D立体画技法,让观者仿佛置身于潮声阵阵的海岸,于浪漫中赋予诗意。
“这些画让我想起年轻时随父辈出海打鱼既艰辛、又有趣的日子。哎,现在的孩子们很难见到这样的场景喽!”村里一名65岁的老渔民时常在生动形象的墙绘前驻足观赏,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