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新
始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的南通景福斋,至今已走过近两个世纪的岁月。它是如何在一抹茶香、一味酥甜间,跨越时代栉风沐雨,依然生机盎然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景福斋,对话第三代传承人杨祝琴,探寻其百年传承与创新的深层脉络。
(9月17日本报5版)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新需求、新业态不断涌现,老字号能不能推陈出新,焕发新的魅力?能不能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能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南通茶食老字号景福斋的传承与创新给出了答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字号要想常青,就应走出故步自封的泥沼,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不断与时俱进,讲好老字号的新故事,才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实现价值更新。景福斋老字号之老,在于它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独特的经营理念、鲜明的经营哲学和精湛的工艺品质。不守旧,不忘本,景福斋在保持“原味儿”的同时,与时代同步,用心用情走进消费者的心坎里,相信她的魅力将一直迷人。
老树发新枝,是时代之声,是消费之求,是大众呼唤。当下,老字号要紧跟时尚化、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消费潮流和市场趋势,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在保留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创新,用好品牌的美誉度,发挥独特的品牌优势,在网络社会中推陈出新,开拓更宽更广的市场,用产品和质量讲话,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含金量”,让南通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