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
《南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业务上门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日前正式发布实施,指导银行机构健全上门服务专项机制,通过延伸柜台服务半径,解决并满足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基础金融服务需求。这是江苏省内首个针对银行上门服务的团体标准,标志着南通银行业特殊群体金融服务迈入“有标可依”的新阶段。
(9月16日本报2版)
一直以来,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群体办理银行业务时,常面临“出门难、办事繁”的困境。如今,南通出台的这项团体标准恰似一场“及时雨”,为特殊群体金融服务撑起“保护伞”,让特殊群体吃了“定心丸”。
标准的亮点在于“细”与“实”。网格化管理让服务范围清晰可查,网点公示服务信息让求助渠道一目了然,“通用名单库”动态管理确保帮扶精准到位。两名工作人员持证上门、携带移动终端办理高频业务的要求,既保障了服务安全,又提升了办事效率;“代理办理”模式更是直击痛点,破解了特殊群体无法到网点办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更值得点赞的是,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服务质量上了“双保险”。实时评价、电话回访、第三方抽查多管齐下,加之明确的投诉办结时限,让服务不仅有标准,更有监督,倒逼银行不断优化服务。
期待更多地方、更多行业能以“南通样本”为参考,把“柜台”延伸到“村口”,把“窗口”搬到“床头”,让特殊群体在每一次上门服务中感受到高质量服务的温度,让有标可依真正成为服务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