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过后不能一地鸡毛,总要留下些实质性的成果。西贝提出了菜品整改的初步方案,也变相证明了不是不能做好,只是在舒适区待了太久;网友呼吁让“开放后厨”成为餐饮企业的标配,而非在危机公关中自证清白。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能否借助这次争议的热度,让预制菜“国标”更真实反映消费者意愿,让食品安全的呼声落实为行动?
——南方日报:《预制菜风波该怎样收场?》
要知道,220万元不算一个小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是不菲的金额。可以说,这起由一个小小恶作剧引起的天价判赔案例,标杆意义和导向意义非常明显。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不管是何身份,在从事社会活动时都应有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监护人更该尽到监护管教职责,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文明道德的现代公民。谁再将法律和道德视作无物,肆意作恶的话,必然会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
——燕赵晚报:《法院判赔220万元“孩子小”不是免责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