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A06版: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16岁前,季秉谦和母亲相依为命,在家乡靠种地为生。1944年,母亲不幸去世。第二年,季秉谦就报名参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后来成为新四军的一员。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季秉谦与战友一起,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季秉谦回忆起当时的日子,说:“到了部队后,上级部门给我们每个人发了武器,还教我们怎么用枪、怎么打仗,对我们进行训练……”等到会使用武器了,就被派到战场上,和敌人展开斗争。

因为斗争形势的需要,季秉谦在部队先后干过民兵、通信兵、侦察兵,他说:“我们是一直活跃在敌占区边缘地带的,主要在海门、启东这一带,还曾经去过崇明岛等地方。我那时候主要担任侦察工作,到敌占区去搞情报。搞到情报以后,发现敌人据点里有什么情况、有什么新的动向,要回来汇报给上级部门。”

因为年事已高,季秉谦的记忆变得模糊。说起战争年代的经历,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辗转各地去消灭敌人,一直在打仗。“上级部门把我们安排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我们去过三余镇、余东镇……身边战友牺牲的也不少。”当记者问起看见身边战友牺牲或者遇到危险的时候怕不怕,季秉谦有些激动:“当然不怕,打仗就会死人。经过战斗,我们把敌人打跑了,最后取得了胜利,我们牺牲就是值得的。”

1955年,季秉谦复员回到家乡,结婚生子。他和老伴一起,靠种地为生,一生养育了7个女儿,目前在世的有5位。在女儿季亚萍的印象里,父亲曾无数次和他们讲过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爸爸说打仗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有时候连饭都没得吃,就靠啃树皮什么的活命。但是打起仗来,爸爸和他的战友都很勇敢。爸爸曾经和我们说,他有用刀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来拎在手里赶路的经历。说这话的时候,看得出来爸爸很自豪”。

今年,季秉谦已是97岁高龄。时光荏苒,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季秉谦把自己的复员证、入伍证明、纪念章视若珍宝,小心地收纳起来。虽然有些纸张已经脱落、字迹斑驳得几乎无法辨认,但每当看到这些,他就会想起过去打仗的日子,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儿孙们有时会问他:“当年条件那么艰苦,死了那么多人,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季秉谦就会告诉他们:“革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时国家民族是那样的情况,我们就想着一定要坚持到把敌人赶出去,坚持革命到底。”

本报记者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