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古镇“守灯人”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11版:晚晴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曹俊祥

青砖黛瓦的双甸古镇,晨雾里总藏着细碎的脚步声。那是丁德全老人又挎着旧帆布包出门了——包里头装着照相机、笔记本等,还有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古井、街巷、石牌是他追寻了大半辈子的“双甸记忆”。从青丝到白发,这位退休16年的老干部把对家乡的眷恋织进了一本本厚重的典籍里,成了执着的古镇文脉“守灯人”。

认识丁德全的人都知道他有个“怪习惯”:不爱逛公园,不爱打牌下棋,就爱“钻老巷子”“找老熟人”。20世纪80年代,还在乡里工作的他,偶然听到几位老人闲聊“双甸曾有数座古庙,如今只剩一两座了”,心里猛地一揪。“要是没人记下来,再过几十年,咱双甸的根在哪儿都没人知道了!”从那天起,丁德全的“人文历史抢救计划”悄悄启动。

那时没有智能手机,他就揣着钢笔和笔记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跑遍了双甸的16个村居和大街小巷。遇到知晓旧事的老人,他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听老人讲古镇的商铺、庙宇、名人逸事,一字一句地记在本子上。有一次,为了核实一处明代古屋的历史,他冒着大雨找到住在街东头的92岁老人,老人感动地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听这些了,也就你还当回事。”

一坚持就是40多年。退休前,他利用工作之余搜集资料;2008年退休后,他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地方文化挖掘中。家里的书房里堆满了他整理的手稿、复印的史料、拍摄的照片,光笔记本就有上百本。老伴常打趣他:“退休了比上班还忙,家都快成‘双甸博物馆’了。”可丁德全却乐在其中:“每多记一件事,就像给古镇多留了一块砖,值!”

2012年,丁德全的第一本著作《古镇印记》出版。这本书里既有双甸古街、古宅的考证,也有民间传说、传统技艺的记录,甚至连镇上百年老字号的牌坊、旧时集市的叫卖声都被他细致地收录其中。有位老人在书中翻到自己家门口的老槐树,眼眶红了:“这树我小时候常爬,没想到还能在书里看见它。”

初获成功的丁德全没有停下脚步。他发现《古镇印记》侧重于“古迹”,却少了“人文”——双甸历史上出过哪些文人墨客?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这一次,他不仅找老人聊天,还去档案馆查县志、去图书馆翻旧报纸,甚至跑到周边县市,找与双甸有历史关联的家族后裔搜集资料。

2016年,《古镇风采》出版,这本书像一幅鲜活的“双甸人文画卷”:既有清代举人刘复基在双甸的逸闻,也有新中国成立后镇办工厂的辉煌岁月;既有传统节日“二月二”的习俗,也有现代农民的新生活。更特别的是,丁德全还邀请镇上的摄影师拍摄了大量照片,让文字有了“画面感”。有专家评价:“这本书不仅是史料,更是双甸人的‘集体记忆相册’。”

如果说两本著作是“点的记录”,那修编《双甸镇志》就是“面的梳理”。2010年,丁德全牵头第一次修编镇志,面对“史料零散、人手不足”的难题,他既当主编又当资料员,带着3位老干部加班加点,光是查阅资料、核对各种数据就用了8个月。2018年,他又接下第二次修编任务。这一次,他采用了省志办提出的“可读、可视、可听”的新理念——不仅在志书中加入更多图片、图表,还录制剪辑了30多段反映双甸人文生活的视频和音频,读者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当年的“人文故事”。2022年,第二版《双甸镇志》被列入“江苏省名镇志”名录,这是南通地区首批获此殊荣的乡镇志。镇里的年轻干部说:“丁老修的不是志,是双甸的‘文化家谱’。有了这本谱,咱们年轻人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该往哪儿去。”

退休16年,丁德全出版了3本著作、修编了两版镇志,可他总觉得还有一件事没做完——那就是研究张謇与双甸的关联。20世纪90年代,他在整理史料时发现,张謇的夫人吴道愔是双甸吴氏家族的后人,而张謇也曾指导双甸先人兴办实业、创办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张謇是近代实业救国的先驱,他与吴道愔的姻缘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双甸与近代中国发展紧密相连的见证。”

为了厘清这段历史,丁德全无数次前往南通博物苑和张謇纪念馆,查阅了《张謇全集》等数十种文献,还走访了数十家吴氏家族的后人。“双甸民风淳朴,可兴实业”——这是张謇在写给吴道愔的家书中所说。丁德全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取名《古镇奇缘》。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张謇与吴道愔的爱情故事,更重点分析了吴氏家族在双甸创办油坊、学堂、慈善机构的历程,以及这些举措对双甸产业发展、教育普及的深远影响。“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双甸不是一座孤立的古镇,它曾与地区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曾为近代社会的发展贡献过力量。”

如今,《古镇奇缘》即将出版,76岁的丁德全依然忙碌。每天清晨,他还是会挎着帆布包在古镇里走走看看、聊聊问问。有人劝他:“丁老,您都快80了,该歇歇了。”他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要为双甸争取多留点东西。”

在双甸的党建文化长廊里,总少不了丁德全的身影,当地老干部党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老干部党建的品牌、双甸的人文历史被整理成数百万字的“历史长卷”,他都功不可没。熟悉他的人这样介绍他:“就是这位丁老书记把咱们古镇的故事写进了书里,让更多人了解双甸、熟悉双甸、记住了双甸。”而丁德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双甸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双甸的未来要靠年轻人续写,我只是在中间搭了座小桥”。这座“小桥”,一头连着古镇的过去,一头通向古镇的未来。丁德全用40多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所谓“热爱”,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日复一日的执着;所谓“担当”,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是一颗退休后依然不忘为家乡贡献力量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