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公众呈现有看点、有记忆、有价值的史料展陈,钱进筹备近两年时间,花了大量时间对藏品进行整理归类,并查阅了大量书籍、史料。
有意思的是,他数十年来情系“张謇印记”收藏,还有一份“私心”——1951年11月,苏北合作社联合社唐闸工作经理部下设油饼、肥皂、轧花三厂,他的父亲当时就担任油饼厂厂长,而张謇的侄子张敬礼则是苏北合作总社的负责人。“父亲和张敬礼应该说是上下级的关系。我从小就经常听父亲说起‘张敬礼’3个字,加上我的夫人朱琪也是从大生集团退休的,这份特殊的张謇情结让我对‘张謇印记’收藏情有独钟。”
身为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钱进还道出了另一层渊源:他工作了近50年的醋酸化工就是南通油脂厂投资创办的,而油脂厂也是张謇先生创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同根同源的“大生儿女”。展览开幕以来,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员干部纷纷前来观展。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金锋表示:“在300多件展览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展览开幕当天,张謇嫡曾孙张慎欣专程从北京回通前来观展。“无论是展览的内容还是形式,都看到了‘用心’二字。从张謇年代的商标、股票、票据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对于张謇研究大有启发。”张慎欣说。
今年是大生集团建厂130周年。此次展览还勾起大生集团老职工的集体记忆,他们纷纷组团前来“寻根”。75岁的江苏大生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左成懃也闻讯前来观展:“此次展览也是一次传统教育,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张謇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精神。不少展品都是孤品,无论发现、收藏还是保存都不容易,这源自一位民间收藏家的不懈坚持。”
作为张謇的“忠粉”,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金海燕也慕名前来观展。“1905年,复旦公学创办之初,张謇先生慨然出任首届校董,为学校募集资金、筹措校舍,更捐赠1万银元,助力复旦度过艰难的起步阶段。”金海燕关注到此次展览展出了张謇先生在民国六年的字帖,“用4种不同的字体,展现了其在书法领域的造诣”。
展览开幕半个月来,还吸引了张謇企业家学院的学员结伴前来“打卡”。“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壮举在此化作可触可感的鲜活图景。”一名90后学员动情地说。
下一步,“张謇印记·钱进民间收藏展”计划走进南通福田寺等地巡展,让更多收藏爱好者一饱眼福。
本报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