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爷
谜联,一种灯谜与对联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兼具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和灯谜暗藏机锋、谜味浓郁的个性,将谜面融入对联之中,通过拆字、谐音、象形、会意等手法解谜,让人们在品味对联妙意的同时感受灯谜的雅趣。其常见于民间巧对、文人戏谑等场景,是对联艺术中独具匠心的分支,主要类型有字词谜联、事物谜联及典故谜联。
字词谜联在民间流传广泛。相传晚唐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常于公余之暇,穿便衣去一家杏花村酒肆饮酒赋诗。酒肆正门两侧书有一联:“但凭水流浇红杏;借助火光烧彩云。”店主姑娘颇通诗词。杜牧在酒足饭饱后正要离开时,姑娘问其尊姓大名,杜牧口吟一联:“半边林靠半坡地;一头牛同一卷文。”姑娘略一思索,倒地便拜说:“刺史大人在上,民女有所冒犯。”杜牧随手扶起并问及她的姓名,姑娘说她的名和姓都在酒肆对联上。杜牧回想了一下这副对联,马上应道:“哦,是尧姑娘。”二人相视一笑。原来这是一副藏尾谜联,上下联末尾二字就是人名,“浇”字水流去、“烧”字火已光,都暗指尧姓。这一谜联无论是半林半地、一牛一文合成杜牧,还是浇、烧二字拆解同扣尧姓,从中总能领略到联语惟妙惟肖,谜底别有风趣。
事物谜联粗看似普通联语,细思却隐藏着意想不到的谜底。有一则谜联故事说的是姑嫂二人相互打趣,嫂嫂出上联“樱桃小口,齿楞楞呑粗吐细”,打一物。小姑不假思索说是“磨”,然后不甘示弱地对出下联“杨柳纤腰,星闪闪识重知轻”,亦打一物,当然这也难不倒嫂嫂,她脱口而出说是“杆秤”,可见姑嫂二人既是撰联行家,又是射虎高手。又有一则解缙谜联叙家世的故事,说是明代三才子之一的解缙自幼聪慧,一日,有位官员问起他的家世,小解缙说出一联:“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官员听罢赞不绝口。原来,解家开了个豆腐坊,解父起早贪黑挑水,日月映入水桶中,母亲终日不离磨棍。像这样的事物谜联佳作甚多,联语妙笔生花,灯谜情趣盎然,在谜坛留存段段佳话。
典故谜联往往引用史实、古诗词等,更加精练,富有感染力和贴切性,更显汉字的无穷意韵。
明代状元杨慎,一次在水路上遇同届武状元船,互不相让。武状元提出拟一上联,如杨慎能对上,自己甘愿尾后。这句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此联谐音双关,既言船速,又暗指三国时谋臣鲁肃和西汉虎将樊哙,实含“文不及武”之意。杨慎一时对不上来,只得让行。直到多年后其子娶亲,在鼓乐声中,杨慎顿悟,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这下联也沿用谐音,将婚礼上的两种乐器暗指北宋名将狄青和西汉丞相萧何,且隐含“武不及文”的反讽。此联从眼前事物自然过渡到历史人物,看似为舟快慢、乐高低的闲趣之作,内里却喻示对历史人物的评介和治国安邦之道,天衣无缝,水到渠成,将汉语的谐音之妙、用典之趣熔于一联。
字词、事物、典故三类联谜各具风采,联妙谜趣,妙趣横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是祖国文学宝库中又一光彩夺目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