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优化交通,提升城市出行效率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A07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晨光熹微,北京二环路上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家住东城区安定门附近63岁的张建国像往常一样穿上运动服,沿二环边上的绿道开始晨练。“有了这条路,锻炼、出行都太方便了。”

慢行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国脚下这条绿道全长35.5公里,去年年底全线贯通。打开地图,它犹如一条绿色丝带,将北京二环沿线的公园、文化遗址和商业区都串了起来。

“慢行系统是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的最佳方式,是助力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所所长王书灵看来,慢行系统的设计理念要遵循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等原则,使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为啥慢出行受欢迎?首先是便捷。“短距离出行,骑行可能比乘车还快,慢行并不‘慢’。”王书灵说。

同时,慢行交通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体验。早上7点刚过,昌平区回龙观至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的自行车专用路上已是车轮滚滚。这条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是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

“通勤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家住回龙观的张先生喜欢骑车上下班,“以前很多道路机非混行,感觉不够安全。现在有了专用路,骑车比乘公交快,比开车省心。”

近年来,一条条慢行街道在北京陆续亮相,有力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感和获得感。《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以“线贯通、点覆盖、增体验、定规则”为重点,加快形成一主、两辅、四特色的慢行网络,围绕学校、医院和轨道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塑造高品质的慢行友好出行环境,打造7类慢行特色街区。

“我们建立了‘评价—治理—再评价—再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以年度慢行交通服务评价为抓手,持续优化慢行系统。”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施划独立自行车道60.6公里、拓宽自行车道329.9公里。

随着慢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慢行出行比例达到50.1%,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20.0%;在全市495个主要道路断面中,100余个断面早高峰期间非机动车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