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消费理性促使竞争更激烈
日期:09-13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车型出现价格波动,背后有着多重因素。”10日下午,业内人士张雪梅向记者介绍,“从事这一行20多年,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前几年自行车市场过于火热,品牌店数量太多无序扩张;其次是一些网络平台过度放大‘骑行热’效应,户外骑行运动出现失序;最后是消费者回归理性,对自行车的认识和选择更为成熟。”
张雪梅认为,自行车价格波动就像骑行运动的“潮汐式波动”一样,未必是坏事,因为自行车等骑行装备往往是与“骑行热”相伴相生的;随着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品牌不断崛起,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明面上是价格的下跌,暗地里是自行车市场的“重新洗牌”。
“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供大于求这个因素不能忽视。”一位品牌自行车供货商对记者分析,“早些年,国内的高端自行车市场上,进口品牌一直占据C位。国内自行车生产商快速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投身这片蓝海,生产制造各种自行车参与竞争。如今,全市的自行车销售市场上,仅捷安特这一个品牌,大大小小的经销店就有数十家。但市场就这么大,销售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卷,而喜爱骑车的社会群体占比人数却没有同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价格出现波动或下降就顺理成章了。”
确实,另一位经销商也坦言:“曾经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当初,很多市民是为了赶潮流追时尚买车,愿意花大几千或上万元入手一辆‘拉风’的车。现在,骑行市民更多是出于对运动锻炼和促进健康方面的考虑,放弃了凑热闹。这样一来,消费市场就出现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盘’。”
也有业内人士称,随着去库存周期的高库存、低需求压力化解,价格战不会打太久,车市新繁荣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周朝晖 张园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