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桑蚕赋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08版:夜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成惊涛

乡下田埂边、沟渠旁或是谁家的宅院角落里,总立着那三两株老桑树,枝干盘曲,根深叶茂。还有养蚕农家专种的桑田,犹如碧绿苍翠的河流,在微风吹拂中轻舞微漾。

春末夏初,那一片片油绿得发亮的桑叶次第有序,方方正正,争相斗妍,仿佛无数只小手掌,正在任性地挥洒着自信、娇羞、愉悦的神韵。

记得幼时,邻家养蚕。每到蚕月,大嫂、大婶们便挎着竹篮来桑田采叶,采摘手法极有讲究,从不伤及嫩枝嫩芽,只拣那肥厚、新鲜的摘下。我曾看到她们的堂屋内,桑叶铺在长凳上的一个个大竹匾内,那些附着在硬纸上密密麻麻的蚕种放在桑叶上面,要不了几天,细褐色的虫儿便开始蠕动,慢慢啃食桑叶,沙沙作响,有如细雨打窗。小小生灵渐渐长大,由褐转白,滚溜溜、白胖胖的身段在绿叶间爬来爬去,执着地张开微型剪刀般的小嘴,在桑叶上不停咬合,硬是把绿叶吃尽,成了布着几根细茎的“月芽”素描。不知疲惫为何物的小生命们,不分昼夜地吐着绵长不绝的柔丝,把自己包裹在一个个椭圆形的银茧之内。古人诗曰:“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由此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忘我德操,又多了几分感悟和钦佩。

桑葚熟时,是另一番景象。先是青绿,继而转红,最后发紫。熟透的桑葚极娇嫩,稍一触碰便会渗出紫红的汁液来。孩子们最是欢喜,攀上老桑树的枝头,专拣那黑紫的摘。吃得满嘴乌紫色,仍停不下来。大人们见状,也只笑笑,说这果子干净有营养,吃了不碍事。

古医书上说,桑葚能补肝肾,益气血。《诗经》里亦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佳句。可见桑树似珍如玉,古人早已熟知。乡下的亲戚每年总要泡些桑葚酒带给我,他们说这是大自然赐予的补药,不花钱,无添加,对强身健体很是顶用。

桑树与蚕儿都是宝。蚕食桑叶,吐丝结茧,人抽丝而织绸;桑葚泡酒养人,每天小酌几杯,可以增强体质,延年而益寿。而它自己既不求沃土,也不争雨露,种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生根。过去农家每年都要砍了它的叉枝当柴烧,来年又发新枝;桑叶采完,春来又长出新叶。如此生而灭,灭又生,循环往复,倒叫我想起了“物质不灭定律”来。

桑树不言,下自成蹊。它站在那里,春来生叶,保障着蚕儿去完成至死不渝、吐丝结茧的使命;夏至结果,馈赠人们以甘之如饴的滋补品。而人世间所有的辛劳和快乐便都融进了这翠叶抱枝、紫珠成串、蚕吐银丝、鞠躬尽瘁的最高境界,于是“人生当如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生都是光明”的名言悠悠然随心而来。桑之高洁,蚕之奉献,与有意义的人生何其相似乃尔。值得我们为之倾心崇尚、虔诚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