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跨省研学拓视野 推进科普服务提质增效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A07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孩子们参加香料植物赏析活动。

探索自然的乐趣远不止于此。8月7日,南通博物苑“七彩夏日·通博seek自然行”暑期特别活动带领我市中小学生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

“被称为‘恐龙界的食蚁兽’的单指临河爪龙,为何只有一根指头?”“窃蛋龙真的会窃蛋吗?”“江北重庆龙为什么是用城市名字命名?”现场,学员们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脚步,近距离观赏了“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亚洲最大肉食恐龙永川龙,以及世界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等诸多明星展品,并借助裸眼3D、互动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穿越”至恐龙生活的远古世界,在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学中拓宽视野、收获知识。

一路聆听讲解,学员朱家和有感而发。他说:“这次参观展览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恐龙灭绝的知识。同时,我还从展板上了解到,原来恐龙的灭绝除了跟小行星撞地球有关系之外,它们高度特化的适应性可能限制了其在剧烈环境变化中生存的能力。”

15日至16日,近20名学生奔赴浙江,先后参观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中国湿地博物馆,采取“互动课堂+深度观展+动手实操”的方式,进一步增进学员们对自然与人文的理解。

在安吉馆,他们徜徉于非洲与北美洲的动植物世界,感受海洋的浩瀚与生命的奇迹;在之江馆区,他们欣赏了《富春山居图》和“万工轿”等珍贵文物,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多样性的生物与生态展示让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通过博物馆的窗口,大千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一颗颗探索与热爱自然的种子也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南通市北城小学学生尤然说:“这次旅程非常充实,也特别开心!我看到了形态各异、奇妙无比的生物,更明白了自然的珍贵。尤其是看到大象的象牙被做成工艺品、湿地环境遭到破坏的展示后,我的心里特别难受,也更坚定了我要保护大自然的决心。”随行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活动非常有意义,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让孩子在趣味体验中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有所获。”

南通博物苑相关负责人补充道:“此次‘七彩夏日·通博seek自然行’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提升科学素养,引导更多家庭关注自然科学教育。”未来,南通博物苑将继续深入挖掘苑内博物馆文化和自然标本藏品资源特色,开发更多主题自然科普课程,持续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普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杨镇潇

本报实习生贾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