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孩子转变的故事,以及这些琐碎细节背后一个普通教师的日常坚守……”在这次规范化培训的主题讲座上,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英语教师李燕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育人故事。她从刚毕业的一名学生的转变历程讲起,讲述了作为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人生态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场聆听故事的田家炳初级中学新入职教师邵钱佳敏说:“随着李老师的讲述,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孩子的三年蜕变,也感受到重任在肩。教育的作用在此刻鲜活起来。”
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是播种希望的三年,是辛勤耕耘的三年,更是见证成长的三年。经过培训后,90%以上的新教师将“为国育人”列为首要职业动机。2022年288名新教师师德考核合格率达100%。正如易家桥中学教师陈欢宇在《我的成长微故事》结尾写的:“这三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与认可。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信念和使命。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三年递进式规范化培训正帮助新教师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激励新教师在躬耕教坛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师资力量是教育生态的重中之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市教育局局长孙剑波表示。
据了解,今后,我市将在强化师德师风和能力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各级综合荣誉获得者及优秀专业人才的辐射引领作用,优化校内绩效考核,促进“强雁振翅”“头雁领航”,形成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工作氛围与教育生态。同时将更加注重新教师培养,实施“雏雁孵化”工程,研制师徒结对考核评价细则,推动新教师在教材理解能力、试题解析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作业设计能力等方面成长提升,加速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为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积极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