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胡丽丽通过招考进入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回首初入课堂的时刻,她说:“第一次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我是忐忑的,既有为人师的兴奋,又有对未知的茫然。”为了迅速适应教学岗位,她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学习,不断夯实学科专业基础与教学基本功;线上线下广泛观摩优秀课例,汲取教学方法;系统阅读教育类书籍与论文,丰富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积累实战经验。
付出终见回报——2023年,她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课堂设计荣获一等奖。三年来,胡丽丽先后在校、区、市三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并有1篇论文发表于市级期刊、2篇论文在省级评选中获奖。她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时说:“坚持自主学习,从专业期刊中学习先进理念,向师长请教实践方法,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自我突破。自发与自觉,是我成长的关键。”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邹秀平同样在持续积累中脱颖而出。虽已从教28年,她坦言自己在入职初期并不出众,始终秉持“勤学、善思、多问、多实践”的理念,一步步走向成熟。刚工作时,她坚持每课必先备课、撰写详案,不仅听师父薛晓芳的课,也广泛借鉴组内其他教师的教学,并常年坚持阅读与摘抄,至今读书笔记已超过10万字。天长日久,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深深融入了她的课堂。胡丽丽也强调:“我要求自己以成长为导向,不追求短期成效,而看重日积月累。我愿意从零开始,坚持每日学习、持续进步——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是最坚持的那一个。”
近三年来,仅2022年参训的288名新教师就参与集中研修18次,44个学科组累计开展专题研修1500余场。新教师在自主创新与研究能力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