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夜曲中的生死恋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12版:文化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鹿

虽谈不上对瓦格纳有特别偏爱,但歌剧一直是我的心头好。所以,当《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一经开票,我便毫不犹豫地购票。毕竟这可是拜罗伊特音乐节2022年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上海大剧院的亚洲首演,也是“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歌剧计划的开篇之作。于我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艺术“必修课”。

这场演出时长近295分钟,足足5个小时。瓦格纳的作品向来以鸿篇巨制著称,极度考验观众的体力,《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也不例外,堪称一场耐力与精神的双重“马拉松”。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改编自欧洲中世纪凯尔特神话传说,以三幕剧情缓缓铺陈出一段禁忌之恋。第一幕中,康沃尔骑士特里斯坦受国王马克之命,前往爱尔兰迎接公主伊索尔德为王后。伊索尔德发现特里斯坦曾杀死自己的未婚夫,便准备用毒酒复仇,却因侍女布兰甘特暗中换成爱情药水,二人饮下后不可自拔地陷入热恋。第二幕里,趁国王外出打猎,伊索尔德与特里斯坦秘密幽会,缠绵的爱情二重唱在夜色中回荡。然而,他们的私情被国王亲信梅洛特发现。出于对王室荣誉的维护,梅洛特向国王揭发此事,剧情由此急转直下。第三幕中,梅洛特在冲突中刺伤特里斯坦,重伤的特里斯坦被仆人带回祖宅,在昏迷中不断呼唤伊索尔德。待爱人赶到,他已溘然长逝。随后,国王等人到来,伊索尔德以一首震撼人心的《爱之死》告别尘世,追随爱人而去。

上海大剧院的此版,舞美设计令人拍案叫绝。舞台以天地双重椭圆结构为核心,象征宇宙与心灵的共鸣,色彩随剧情变幻,时而如深邃宇宙,时而似情感漩涡,巧妙外化角色内心世界。斜插的梵文“永恒”灯牌更呼应了瓦格纳创作时对印度哲学的研究,为舞台增添神秘氛围。

全剧最动人的当数第三幕伊索尔德的《爱之死》。在爱人尸体旁,她以深情歌声倾诉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死亡的超脱。瓦格纳用宏大管弦乐与精妙和声将人类对永恒之爱的追求升华为哲学命题。女高音歌唱家从低婉倾诉到激昂宣泄,声声饱含痛苦与渴望,直击人心。李斯特后来将这首终曲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据说达利在临死前就特意要求听这首《爱之死》。

尼采曾盛赞《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体现了瓦格纳作品的极致。的确,瓦格纳开创“乐剧”形式,以无终旋律串联剧情,用开创性的“特里斯坦和弦”渲染矛盾情感,并将哲学思考融入其中。这场演出不仅让我领略到瓦格纳歌剧的独特魅力,更经历了一场直击灵魂的艺术洗礼,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