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超充设施
需多方协同解决痛点
日期:09-10
记者采访发现,大功率充电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仍面临一些痛点。
“投资建设受制于城市建成区的用地和电力资源。”一家充电设施投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低功率充电桩广泛占据城市核心区和繁华地带,这些区域电力负荷已趋于饱和,相关资源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大功率充电设施投资成本高昂,建设周期一般不低于6个月,投资回收期普遍超过8年,折旧年限不足10年,投资企业财务压力较大。
为更好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表示,将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引导企业长期稳定经营。鼓励研究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激励机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大功率充电设施项目建设。
在用户体验方面,目前,一些旧款车型充电速度有限。简晓荣表示,部分车型可通过远程升级(OTA)方式解锁更高充电功率,但早期未采用800伏高压平台技术的车型因架构限制无法实现800伏充电。
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提速将推动新能源车相关产业链迭代升级。佐思汽研发布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800-1000V高压平台及供应链全景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800伏高压架构乘用车累计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185%,市场渗透率6.9%;预计到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9.5%,2030年渗透率将突破35%。
此外,在标准体系、互联互通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充电桩品牌与运营商之间的通信连接协议暂没有统一标准,充电运营系统、车企充电系统、聚合平台、地图等流量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
国家能源局表示,下一步,将组织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快制定设备型式、计量检测、场站建设、运营管理等全环节的技术标准,重点推进充电互操作性测试和协议一致性测试标准发布;推动车企、充电设施运营商等全产业链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切实解决车桩兼容性问题;重点推进两项强制性国标的落地实施,加快完善充电设施安全检测认证体系,提升大功率充电设施服务水平。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千千 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