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慧眼选材,兼顾全面成长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5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选材”是基层羽毛球教练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姚一平与顾小晶由此练就了一双辨才识珠的“鹰眼”。除了观察孩子身体形态、测试机能与身体素质,他们还有一个独特的判断标准——观察孩子的眼神是否灵动。“小孩子眼神呆滞的话,多半不适合成为运动员。”姚一平的这句话道出了两人对“灵性”的重视。

回忆起选拔石宇奇时的场景,两人仍觉历历在目。“当时他才6岁,在幼儿园,我们去选材的时候,他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绕着桌子转圈,还探着小脑袋往外面看,那股机灵劲儿特别突出。”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顾小晶当即认定“这孩子是块好料”,果断将石宇奇纳入培养名单,为这位未来世界冠军的羽坛之路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这份对“好苗子”的敏锐早已融入姚一平与顾小晶的生活。刚刚在2025年世锦赛斩获女双冠军的“圣坛”组合刘圣书/谭宁,其教练员陶嘉明正是两人的弟子。而陶嘉明的堂兄陶嘉乐同样是顾小晶偶然发现的人才。

当年陶嘉明在南通市儿体校训练时,堂兄陶嘉乐常来训练场找他玩,兄弟俩在场地边玩闹的场景恰好被顾小晶看到。她一眼留意到陶嘉乐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断定其有打羽毛球的天赋,便主动找到陶嘉乐的父母,劝说他们送孩子来系统训练。事实证明,顾小晶的眼光精准——陶嘉乐如今在江苏省羽毛球队效力。

“选材很重要的一点是,运动员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只是机械地训练。”姚一平直言,外界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往往停留在“身体条件优越即可”,但在两人看来,竞技体育的比拼远不止体能与技术。“打球要动脑筋琢磨战术,比赛要拼心态、抗压力,一场球赛考验的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也正因如此,除了抓羽毛球训练,姚一平与顾小晶对小队员的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视。每到期末考试结束,顾小晶总会主动收集大家的成绩单。“不是每个小孩最后都能走上职业道路,羽毛球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所以文化课不能丢。”

姚一平与顾小晶用30年的坚守,让基层青训不再是单一的“训练工厂”,而是滋养运动员成长的沃土,用球拍托举起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羽球梦想,也让南通“体育之乡”的荣光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