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海晚报

搭档执教,深耕科学训练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5版:南通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姚一平与顾小晶是南通市第一批拥有优秀运动员背景的羽毛球教练员。他们的执教之路,从一开始就带着专业运动员的严谨与对羽球事业的热爱。

20世纪70年代,姚一平是江苏男队的单打虎将,他的全攻型打法以迅猛凌厉著称,斩获过全国冠军。而顾小晶则是江苏羽坛赫赫有名的女双选手,她的发球精准刁钻、接力球衔接流畅,抢网速度快如闪电。她曾凭借出色的技术入选国家青年队,在1982年全国锦标赛中拿下冠军,还在第五届全运会上收获铜牌。

1987年至1988年,两人先后从南京体育学院毕业,进入南通市儿体校当起了基层教练员。“我们想把自己的经验教给更多孩子。”顾小晶回忆道。

刚入校时,学校原本安排顾小晶分管女队,姚一平分管男队。但训练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发现低年龄段的男女队员在身体发育、体能储备等方面差别不大,分开训练不仅会造成场地与时间的浪费,还会让队员错失相互学习的机会。于是,他们打破传统,决定将男女队员放在一起训练。

此后,两人还对训练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工:技术细腻的顾小晶专攻基础训练,从握拍、发球、高远球等最基础的动作教起;而擅长战术布局的姚一平,则聚焦战术与进阶技术教学,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教队员如何判断对手弱点、如何调整战术节奏。这种“基础+进阶”的默契配合,让南通市儿体校的羽球青训从一开始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除了创新训练模式,“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两人始终坚守的执教原则。“每个孩子的身体条件、性格特点都不一样,不能用一套训练方法套用所有人。特点鲜明的队员,在走上专业道路后才更有竞争力。”姚一平说。

石宇奇的成长历程就是两人因材施教的生动案例。刚进入体校训练时,石宇奇身材瘦小,体能处于劣势。如果按照传统训练方法,教练通常会加强体能训练,但顾小晶没有这样做,她发现石宇奇的身体协调性好、反应速度快。于是,她将训练重点放在技巧打磨上,只搭配适量的体能训练作为辅助。“我相信,把优势练到极致,比强行弥补短板更重要。”

夫妻二人共同执教,难免会有教学理念的碰撞,但他们从未因此产生矛盾。“我们会尊重彼此的想法,然后通过训练实践去验证。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一起修正。”顾小晶笑着说。